我们先从纳什均衡的一个小故事引出 有两个小偷A和B被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 1.如果A和B都坦白了,则各判刑8年; 2.如果只有一个人坦白了,则抵赖者再加刑2年,即判10年,而坦白者有功被立即释放; 3.如果A和B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闯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请问:如果你是A或者B你会选择什么 |
[天地无极] 有兔子愿意被我上课吗,我们来谈谈乌合之众 ...
我看青山多妩媚
· 发布于 2019-02-08 22:36
· 727 次阅读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纳什均衡中非常著名的囚徒困境,关于这个案例,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见收益博弈图),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首先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理性人的想法就是骗骗鬼罢了,大家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如果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如果我坦白最多才8年;假如他要是抵赖,如果我也抵赖,我就会被判一年,如果我坦白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8年刑期。 |
先说一下基础的,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一般公共产品只能无偿提供。相反的是,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 |
怎么在八卦论坛将这个???:L |
本帖最后由 我看青山多妩媚 于 2019-2-8 23:17 编辑 公共产品特点与“囚犯困境” 假设经济社会有两个成员,A与B,每人有$500财产,对合用的电视机(作为公共产品看待)价值评定为$300。如果电视机的成本为$400,那么两个社会成员对电视机的价值评定超过了其成本($200),所以购置此公共产品是合适的。但是遇到谁支付电视机成本问题,在可能进行“免费搭车”的情况下,A、B有这样的选择组合: (1)A、B如果同意购买,各出$200,余下的$300用来进行其他私人产品消费,总价值评定分别为$600($300得自公共产品消费)。 (2)A同意购买,支付$400,余下的$100用来进行其他私人产品消费,总价值评定为$400($300得自公共产品消费),但是B得以免费搭车,可以把$500都用于私人产品消费,总价值评定为$800($300得自对公共产品的无代价消费)。 (3)B同意购买,支付$400,余下的$100用来进行其他私人产品消费,总价值评定为$400($300得自公共产品消费),但是A得以免费搭车,可以把$500都用于私人产品消费,总价值评定为$800($300得自对公共产品的无代价消费)。 (4)A、B如果都不同意购买,各自的$500用来进行私人产品消费,总价值评定分别为$500(得自公共产品消费的价值为0)。 在这个例子里,A、B在不了解对方意图时,都选择“不购买”是“超优战略”,尽管这样做他们得到的总福利小于其他情况。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存在着免费搭车的情况下,没有个人会主动提供公共产品的,没人会主动去奉献。于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就交由政府提供,但是数量与质量无法保证。在圈子里也是如此,很少有人会去自省,对于圈子里有贡献的人盲目崇拜,或者跟风,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这也恰恰给了带节奏的机会 |
最近几天大家都在讨论粉圈文化,在我看来,当一个人把自己融入了一个圈子的时候,或者自己把自己视为一个圈子的一份子的时候,他就心甘情愿地成为了这个木桶的一片木板,从此上限取决于圈子中弱势的上限(可以理解为木桶效应)他愿意贴上标签,愿意做出牺牲,愿意做出妥协。 当人作为一个体行动时,他的理智总是大脑的主要操纵者,由此他可以判断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错的,从而避免错误。而当人作为群体时恰恰是情感作为大脑的主要操纵者,他会被惰性与共情心理操控,会义愤填膺,会热血上涌。 所以群体的特征往往是冲动、易变、急躁的。 我们自原始时代继承而来的破坏性和野蛮的本能地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当他进入一个可以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知道不会被处罚,这种本能便会得到更加彻底的释放。(所谓的罪不责众) |
我看青山多妩媚 发表于 2019-2-8 23:14 所以,不进粉圈,才是理性人的做为。而我,想最大限度地做个理性的人,无论何时! |
庞勒称群体为“无名氏”,因为群体的数量太庞大,人数众多,所以群体的名字也就成了你的名字,群体的标签也就成为了你的标签,然后在你的标签上的个人标签也会成为群体的标签,所谓的恶臭,所谓的粉圈人设,不是不艹就没有,这些标签早就烙印在群体上。对于责任的约束感就会完全消失。 这样的心理正如粉圈恶霸心理,网络暴力,人肉,撕X,碰瓷,所谓的某某粉丝抛弃自己的下限,自己的人性在屏幕后面狂欢。在一个打着标签的网络群体中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辱骂诅咒某一个人。这样的行为根本就并非什么直率,什么真性情,而是一种因不用负责任而产生的无所顾忌,一种道德沦丧,人性扭曲。甚至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事情原委就会随大流去指责某件事或者某个人,这便是群体对于个人的同化作用。 |
这么多脑子会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并不会,这么多脑子却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的思维,就像刚才所说的木桶效应一种求同存异后,或者被带节奏的人灌输的思维。这是庞勒口中的群体积累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聪明,是个人意识在群体中不断缺失的体现,这样一种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会让人完全完全服从于使之有意识人格消失的人,甚至在暗示下做出一些有违常理或者与他性格矛盾的事情。人们会因为自己强烈而偏执的道德感去迫使他人做一些满足他们道德感的事情,例如在一场灾害中强迫富豪捐款、公交车上不考虑他人身体原因便强迫其让座等等,倘若你选择了拒绝,便会有一群人蜂拥而至对你加以指责。这些举动在群体看来是替天行道。然而现实是人们在不明真相下的指指点点,那些顶着道德光环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施暴者。 |
《乌合之众》 观点整理 群体的一般特征 书中所指的群体是特指心理群体,描述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探讨组成这个群体的人。群体重感情、轻理智,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个性消失。群体容易有印象偏差,人数多并不一定有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结论,可能反而造成单一和盲目。 群体的智商下降,“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P16)。 群体这些新特点形成的原因是:1、群体不必担责任2、传染现象,即从众3、易于接受暗示。 总之,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因此给与群众什么暗示以及给与暗示的是什么人就非常关键。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是冲动、易变和急躁的,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且单纯。偏执、专横、保守、道德可以比个人能高尚或者低劣。 群体的观念 群体是无法接受高深的观念的,并且接受一种基本观念所需的时间非常长。高深的观念只有经过形象化的包装之后才能被群体接受。这种形象化的包装是为群众提供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并且这些观念上可以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相似性和连续性。这些观念可能是相互矛盾但却并存着的,但由于群众没有批判精神,因此无法察觉。 观念的社会影响与它是否包含真理无关。这些观念在经过包装后可能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与其本质背离,但这对群众宣传是无所谓的。达到宣传目的的前提根本不是“群众明白真理是什么”,而是“群众是否理解和相信并且起来行动”。 政治家就最善于用这些形象化包装了,先用“民主”、“自由”、“社会主义”的概念或说包装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进行宣传,再用“打土豪,分田地”、“Change”这些裹在“包装”外的“包装”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进行宣传。符号所代表的原先的意义已经被抽离,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含义。甚至,那些符号根本就是肤浅的空壳子,什么含义都没有。不过,只要最终达到了目的,管他用什么手段呢?“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何况,这种“不择手段”不是“不道德的”,而是“符合伦理的”、“合法的”。问题是,诸如“道德的”、“符合伦理的”、“合法的”这些概念,哪一个不是统治者将基本概念进行形象化包装后喂食给群众的呢?因此,正是利用了群众缺乏对观念的深入理解、缺乏批判精神,使群众相信观念就成为容易的事。这些观念之间都能互相证明,且不乏循环论证。统治者构建出A和B两种观念,再用a和b的形式对观念进行包装,a能证明b的意义,b亦如此。 |
-
217.46 KB, 下载次数: 15
-
100.04 KB, 下载次数: 12
点评
因为有些词汇敏感放不出来,大家感兴趣可以下载一下,喊我去搓麻了,三缺一
收藏了 |
支持好课堂 |
著名的古希腊的哲学家政治家苏格拉底就是精英政治的支持者,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的掌控者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术业有专攻)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雅典城邦的绝对民主,轮流或者抽签选举出城邦管理者)他认为: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苏格拉底有一个形象的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对于外行指导内行的惨痛成果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和体会,1966年-1976年那一场大浩劫,以及大跃 进与人 民 公 社,政治并不像是理想主义就可以操控的) |
我看青山多妩媚 发表于 2019-2-9 21:33 作为一个曾经半只脚踏入过粉圈的人,实在深有感触;在那个圈里,一切点出正主缺点、瑕疵的话语都会被“教育”,甚至删除,而且xn言论很让人费解:这些缺点会让对家们拿来作文章。我对此相当困惑,难道就要让无脑式赞美包围一个很有潜质但尚未成熟的新人?他/她是否会因此自视甚高,消磨掉进取心?粉丝的一味赞美、拥护是否有利于正主正视自身不足、迎难而上? 一系列疑虑后,我选择了观望;到了最后,担忧的事一件件发 生,越来越失落,便无法再ZQSG地去对ylq内的人有过高期望了 |
点评
在这种包围下仍能认清自己的人才能突出重围,闪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