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目前状态开说吧,以前圈子都分京圈,沪圈,港圈,西北帮这些划分,但是随着资本入驻,尤其bat入驻厮杀,这几年,其实圈子已经没有那么多界限,更多导演都投靠了各种资本,你就看各个导演签约哪家公司合作就明白。 比如阿里系的欢喜传媒等等,背后都是资本参与运作。包括华谊也是bat大股东。 现在都是资本捆绑合作导演,也不存在圈子说法,圈子是按照资本划分。 现在抱团也是看背后资本划分。 这也就是意味着资源咖的存在优势越来越强,因为资本立捧,签约名导就会立捧,不愿意抬轿子的前辈也会被资本排挤。 所以实际上现在娱乐圈基本已经被资本垄断,草根形式艺人依然很难有生存空间。 上流传统市场,资本以收拢导演,并购宣传平台,并购院线,并购售票平台,入股电视剧制作公司,入股电台旗下娱乐公司形式,垄断了上流市场。 而下流他们利用宣传平台,平台数据榜单制作,秀星模式炒作,不停制造复制品流量,垄断粉丝市场。 |
搬运,原作者不混老家:
[天地无极] 聊聊流量发展路线和一些圈内看法
lena
· 发布于 2019-04-05 08:55
· 1712 次阅读
那么这种状态,草根形式崛起的一批 ,以及真正单打独斗的演技派艺人应该如何生存?从2014-2019年,大多数草根起家当红,基本都选择投靠合作资本 ,这种投靠模式,既能够与资本分利,又不会被资本控制自由。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资本追逐利用,合作都是互相利用,他们永远希望降低成本,草根艺人自由同时意味着非旗下签约艺人,成本高。 大多数作品实绩硬的,就是让合作抬轿子带新人,没有作品实绩的靠粉丝的,就是挖角粉头,洗脑粉丝群体,养号带到他们资本产出新流量。美名爬墙了,新人有吸引力。 实际上不管那种都是资本运作而已。 2014-2019年属于资本合作期间,流量也属于具备利用价值的期间,现在资本已经复制完成,流量的利用价值已然不在,如何改变困局才重点? 作品出道的85后花短暂期间,除了转型电影圈难,因为电视剧粉消费习惯问题,转换成电影粉转换率很低。 但是85后花,好歹有一定国民度,电视剧市场还能够吃一吃。就算已经元气不足,电视剧市场越来越狭小,年龄越来越大,新人越来越多,起码有三年缓冲期 |
真正困难的是小生流量 一番收视率实绩有多少?一番票房又有多少?更不要谈大爆国民度作品实绩。 目前都处在没有代表作状态。 为什么强调一番,并不是番位癌,而是实际上市场很残酷。 一番电视剧的一番主要用来卖电视剧和招商用的,意味着这个时间段认可。很多人喜欢偷换概念,说我当时不是一番的,我主角,我红了,是我的实绩,你不要番位癌。但是你当时就红吗?电视剧是靠你卖出去的吗?当时是因为你没红没名气,不好卖电视剧,所以拉老前辈撑场子抬轿子卖剧。你可以吹,你靠自己努力打动观众,演技好,成了代表作,你不能踩着人家当年给你抬轿子之恩,得了便宜卖乖。人人都有没有红的时候,虚荣撇清当年别人提携,还反踩就不应该。捧新人,本来就会常见这种拿当时有地位名气的卖剧,实际上剧捧新人。 同理电影也一样,很多主扛主宣目的就是撕排片。排片非常重要,排片高在一些节假日就是躺赢几亿票房。一般正常电影为了宣发撕排片,都会把具备撕排片能力作为主扛主宣,除非投资方和发行方本身就撕到排片,不稀罕主扛主宣那点排片,就是立捧资源咖。基本上都看撕排片能力一番。 而流量目前并没有自带排片能力,且粉丝市场容量太小,对电影市场影响力微弱。 同理电视剧影响力也一样,他们的国民度还没有达到大众认可,大妈脸熟爱他们的剧。并且因为电视剧市场是女性市场,女流量更好发展,男星想发展收视率路线比较难,而走口碑路线,又涉及太多关系网,问题多多。 男星最好走的路线和终究要走的路线,依然是电影市场。 而电影市场现在资源,自从綦建红倒台之后,市场萎缩越发厉害,綦建红在文投之前有几十个项目,部分流量还能够分饼,而现在他倒台,这些饼自然搁浅。 华谊又再遇税务重创,其实税务问题不是重创,主要是税务问题口碑下,导致股票下跌,又被其他资本反炒股价,项目搁浅,损失很大,王氏兄弟到处借钱。这次从阿里借钱十几亿,承诺阿里系项目合作,未来几年饼,差不多都阿里系的艺人饼。 而bat三家各自参股合作的几家影视公司,包括中生代公司,主要资源立捧是中生代赚钱+带bat资本新人。这块流量饼不要想了。 bat三家合作的名导系列,依然是bat新人+演技派。不会用成本更高的流量,且不是自己人。 而港圈资源,港圈没落,他们又爱用自己人,以前和京圈合作多,现在和沪圈合作多,资源也是固定资源咖+演技派模式。流量合作也是抬轿子。且几个大导已经和bat资本合作。剩下都港圈老势力公司,比如向杨,影响力一般。 最后能够搭上的人脉资源,就是院线派资源,院线派+发行方合作的资源。比如万达这种。院线派不捧艺人,不做艺人经济,但是他们会和几个经济长期合作。发行方大多数也不做艺人经济。光线做艺人经济,但重点非艺人经济。所以相对而已,院线派资源不需要投靠,只要你能够带来钱,合作机会略高。 |
大家也看到四大现在抠脚颇多,虽然网上粉黑很多,但是主要大形式,并没有粉丝吹的那么超然,也没有黑子踩的那么过分。电影实绩最高的那个,其实他之前规划路线是对的,他典型形象艺人,天生高富帅。 他问题倒不是没有请他拍戏,而是他拍不了,他2016后工作室挂靠了綦建红家,綦建红***了,2017-2018斗得风生水起,2018年年底彻底被搞下去,据所知信息,他当时挂靠也是为了影视项目合作。现在都搁浅,也没办法。 而他音乐时尚广告这块是签的国际团队不受影响。 这位现在主要做的是国内挂靠问题,换新的影视挂靠团队合作吧。 重新再撕,的确需要时间差,而且目前好饼瓜分太多。 同样三字那个,主要问题也是合约问题,2018年他之前外包团队没有续约hy经济部马甲公司,2019就和原公司到期,涉及到一系列斗争,的确也没有强势团队撕影视资源。 马上合作新团队,这次带团队,独立性强太多,又自由,年底应该会有新影视项目启动。 他个人规划没有问题,也是流量中最聪明,最早预知危机的,转型最早。不过没有想好个人定位,比如电影你想偏向哪个路线,肯定有一定个人特色偏向才能够打出自己的招牌。 二字归国主要是形象略局限,之前和一心一拍两散,想法没有错,过度营销,的确影响转型。不过就算发展音乐为主,也该找个好的音乐制作团队,现在好几个圈内前辈退隐,但是去接触,还是能够搭上合作的。 音乐界糊了,不能只指望歌在三大巨头宣发,这种影响力微弱,终究粉丝自娱自乐。 精品好歌才重点,搭上音乐界大佬合作也比以前容易,邀歌合作推广,也容易推广到好作品里面做主题曲。这种比粉丝打榜靠谱多。 音乐界虽然糊,大佬虽然退隐,但是这些人脉永远在。 影视这块其实才拍完,又不是主攻影视路线,的确没那么急迫,反而是音乐路线缺精品好歌和强势推广团队。 另外一个二字当年李挑中他,就是看中他贾宝玉,就是看中文艺脸灵性,有种忧郁敏感纤细的脆弱感。当时拍个文艺片效果更好,可惜李一度落难,跟着他的几年人都没啥好资源,现在开始慢慢回温。 阿里合作几个导演口碑失利,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也没必要硬扣霸总形象,之前拍几个青春正合适,现在差不多年纪到了。 可以考虑转型,黄轩路线,撕个文艺片风格商业片,阿里接下来有好几个资源可以撕撕,这边人脉还在合作,可以一用。 不过撕名导几个资源,一番难度高,阿里几个导演不想被流量拖累名声,更想培养新人+演技派。所以撕中生代演技派+年轻演员角色,这里面角色就不会一番。而且好几个都自导自演,导演拼,希望能够吃苦 |
不过我不是主要评哪个流量,就是顺手引话题,单独评价流量,会有人浑水摸鱼装粉装黑的撕。 针对个人说深就是撕,主要说太多没有意义,沦为**帖子。浅浅飘几句就算了。 其实我说的也不是什么深度东西,大家也知道,不过是无聊的牢骚。 目前状态,流量其实各自有翻身发展地方,又有未来局限地方。 也有很多吧友说过,资本捧人,一利益,二,人脉。 但是利益,流量的回报率低,电影票决定性因素五大:投资方,导演,剧组,发行方,自带排片主扛主宣艺人,流量做不了自带排片主扛主宣艺人,大制作好片子,用流量和新人没差别,甚至新人没有对家,口碑更好,运营效果更好。 那么流量是不是就没有活路呢? 并不是。 流量粉丝经济大盘大概在1-5亿,对于很多中小影视投资还是很具备吸引力。 可以选择合作一些比较有实力导演,而不是大导得不到尊重角色形象单薄的花瓶角色。导演有实力,有小爆甚至大爆机会 ,角色丰富,能够让你稳定发挥,且不会被歧视又被要求票房。 流量很多赚钱不少,培养一些有艺术才华文艺导演,自己参股投资,慢慢磨演技的拍摄,不指望一夜演技派,起码有机会磨炼。将来自己发言权的出品,也比寄人篱下受人差遣好。最主要大家有基本盘,亏也亏不到哪里。 不要完全放弃流量,说的这些流量不是和新人数据无意义捆绑 。而是不要完全丢了电视剧这块,电视剧这块是真的吸粉和国民度,虽然转换率低,但是你地位没站稳,就需要这些电视台露脸的国民度。 最后尽量搭线娱乐圈前辈,能够撕到好的优质资源,也不怕丢人,娱乐圈站稳脚跟才重点。 选择院线电影合作,院线对老流量基本盘都做过测试,他们对于一些小成本,还是非常愿意合作,因为他们看钱不看人,不像其他资本更看中人脉关系网。不过也很残酷,一但钱不够,就拜拜。但是谁会拒绝送上门的钱。但是院线电影参投比较多,自己主投很少。 |
流量导演合作可以选择第六代第七代导演开始撕合作。 第六代导演有几个不太好合作,性格太偏激,思想上过于激进,歧视略严重,撕合作比较难。 但有几个性格比较温和,作品也不错,最近也有行程,有些手上有项目但是没启动。 第七代算比较新,导演圈等级地位没那么高,思想也很潮流,可以接触试试,不过有几个手里有项目暂时没空。 第八代主要搞网络,人脉资源有限,暂时大家都新人,没有好项目,就是一起死。 第五代大导演合作难度系数高,部分还挺歧视流量,你就算酱油,他没达到预期目标,很可能会迁怒。当然大部分不是歧视, 就是不愿浪费时间在流量身上,主要流量演技的确比不上演技派。又不能让导演享受培养新人乐趣。 所以最好选择合作对象就是第六代第七代导演。 港台圈导演其实挺现实的,很看中人脉网关系,虽然很多水平还是跟得上时代的,就怕遇到台独港独偏激思想的,很容易被上面盯上。 但是港圈大导对身份歧视没那么严重,会区域划分演员,比如自己人港圈的,不是自己人内地的。但是好处不会像内地歧视流量。 毕竟看中人脉资本,搭上资本线的流量,可以考虑去撕撕和资本合作的港圈资源。 音乐这块真的不是瞎发粉丝自娱自乐的歌,需要精挑细选一些好歌,与其几百万营销费推广烂歌,不如邀歌一些国宝级词作人作曲人,相对于营销费,价格真的不贵。 有了好歌,好好练这首歌,一曲国民度的歌,比你几百首无人听的粉丝歌有意义多。 而且老师人脉广,你们歌出来 ,很多老制片公司就会上门邀主题曲,这种双重合作推广,也比你就网络平台粉丝打歌有意义太多。 比如三宝老师,舒楠老师,很多挺纯粹的,比他们徒弟好相处多,邀歌诚意些。现在歌不好,主要曲子不好,自己不能做更好,不如请专家做个,有个代表歌,再说其他。 |
其实我说了那么多,只有几个重点,关键没人get到,简单意思就是阿里有流量撕得到资源,六七代手里有资源,院线派手里有能撕资源,国内邀歌比国际便宜且推广效果好。 很直白说吧,我举例四大,是因为他们有实绩,好歹是真流量,所以才有讨论流量价值。 个人也是看到央视6,高军点评,感觉到上面特别,所以才焦虑,觉得局势越发不好,作品更重要。 至于其他痛点的,你真的没有资格被评价,也没资格被人焦虑 ,觉得被连累了可惜,因为本来就是水货。 我也没有为了你浪费时间说一些建议必要因为没价值。 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人,如果在大厦将倾里面被连累,才会让人觉得可惜,而本来就是罪魁祸首拖累大家的水货,一点不可惜。 所以我这个贴子一字不想提有些人,也不想让有些人脏了我的帖子。 什么时候倒贴都行,你水货拖累整个流量圈子,现在大家讨论别人如何真正发展,摆脱你带来困境,还到处恬不知耻倒贴,有点自尊心吧。 能够被我讨论的,起码先来个一亿票房。 为什么四大有被讨论价值,因为真流量,有底盘。 没有底盘的,有什么资格来这个帖子捆绑碰瓷 很多人看戏,压根不知道高军发言暗示什么,他是典型院线发行派,也就是流量最好撕资源的那个资本类型。 院线很多是会做艺人底盘预估的,他们说不行,就是底盘预估不行。 而央视最近一直在批流量,虽然点名都水货,但是这个趋势就是点数据造星流量这种模式。 而数据造假资本造流量风气点,他们有后台,点名几次,资本再砸钱总能翻身。 反而真正沉下心转型的,往往很容易在风波中被牵连,拖累。因为暴风眼因素。 所以说了一堆方法,本质还是撕作品,站稳脚跟的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央一到央六,从共青团到纸媒,从线上名人炮轰到线下平台喝茶。 很明显是要对这种流量这个产业链敲打,流量工作室本身还有意识,反而是看似粉他们跟着他们吃饭的各怀鬼胎 ,别有用心。 假的想把锅甩给真的,挑真的出头,真的忙着自以为是的斗 没有作品一切都没有任何含金量,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需要是代表作。 最可怕是院线派这种,和圈子不搭边,和资本也关系一般,只追求票房收益的,开始对流量产业链不屑不满。 这会明显影响到是影视作品上映排片,人家怕亏钱,间接影响是其投资和参投的影视合作。 而很多人却连什么是院线派都分不清? |
晒几个老数据,院线排片其实60%以上掌握在前十院线手上,其中万达几个又是联盟合作,这也是很多艺人会交好万达原因,排片因素影响。而且随着银幕数增加,票房其实应该符合正比,逐年增加的,可惜事实并不愉快,主要是经济形势。 所以院线派越来越在电影市场具备话语权。 不过大家有兴趣扒扒几个院线,其实bat资本也早参股好几家。但是相对于其他完全从属形式,院线发展结构模式,还是倾向于利益至上。 电影这个市场其实排片为王,演员影响因素太微弱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说,电影五大因素:1.投资方。2.导演。3.剧组团队。4.发行方。5.自带排片的主扛主宣(比如六大,自带5%)。 为什么第一投资方呢?因为投资方有钱决定了其他四个因为,他有钱可以选择把控能力更好导演,挑出更好的剧组团队影视剧本创作团队,而且最重要有些大资本同时在几家院线参股,可以决定几家主要院线排片。就连演员,以资本实力也可以请前辈来抬轿子,委婉点说法就是看中剧本角色不在乎角色大小提携新人。 而院线派主要是做参投,大部分时候是起到4发行作用,他们能够决定排片自己+合作的院线。 相对而已,没有投资方强势,但是作用无法忽略。 |
可惜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想挤进流量的队伍,而真流量确在甩掉流量标签。但是还是会被流量一词误伤,流量一词早已变味。真流量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总归会有上位的,也会有淘汰的。真正想上位的就应该摒弃一些无意义的乱营销、炒作,专心沉淀下来安心演戏。 所以无意义炒作和撕捆绑都需要避开,这是等于拉低档次,和进一步毁掉路人缘。应该重点在撕资源,重精重细,还要定位准确,不是一通乱打觉得都合适,因为需要到了有自己招牌时候,而不是20出头还在摸索到处尝试。很多粉丝和明星团队觉得可以尝试不同,但是你不是才出道有时间尝试,你流量需要有个定位招牌先站稳脚跟,有个定位形象,卡住位。然后脚跟稳了,再选择尝试。比如吴京爱国主义硬汉招牌,王宝强小人物喜剧等等,有招牌才考虑细节。而且撕掉流量烂演技就是两条路,走商业路线票房为王,但是这个就有我之前说的到了有自己招牌定位时候。走文艺形式商业片,有票房有口碑还能够蹭个奖项,树立实力派形象。炒作是团队,撕是粉丝吧。粉丝啥也不知道啊,觉得被攻击了就反击,跟闹着玩似的。其实粉丝对真流量的加成已经不大了,全靠流量自己的实力人脉和团队了。而且有时候粉丝还拖后腿,瞎得罪人,有时候你得罪人容易,团队公关难。比如粉丝团队为了黑自己团队认为有竞争力对手,不择手段持续碰瓷搞事,有时候就会分不清状态,池鱼到其他公司,给人家带来损失,以至于团队打招呼公关都没有用。 |
高军在新影联几年企业风险把控很低,擅长发行,所以他对流量态度更多应该是做他们这一行对流量底盘分析+发行运作评估。 在他们眼里宣发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量小明星,成本和收益成反比。 所以这事不在于他在央视批评谁?还在于整个大趋势下,他们做这个行业的对流量产业链态度和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觉得性价比低。 这种印象并不会因为个人特殊,谁谁造成,反而像从前一样,流量捆绑性被池鱼。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像院线有详细数据源,本来粉丝市场容量就小,对比大制作宣发口碑,流量还拖后腿,拉低路人票房,粉丝价值对比宣发口碑毫无竞争力。也没有时间与耐心,浪费在个别演员上分析,一刀切选择太正常。 这才是这个楼意义。 |
文中提到的高军 |
开头提到的资本造流量,让我想到老家前段时间有个帖子,取经问资本造的流量为什么不受欢迎。记得有兔子建议他们合作已经有一定实力有粉丝基础的明星,那个lz回答说这样的明星不能被百分百掌控,利益得分出去一块。 |
把酒问青天 发表于 2019-4-5 10:09 等发现资本生造流量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会回头合作有粉丝基础的明星了。 想起来中学数学题,一碗拉面加价X%,顾客流失Y%,问是否应该加价? |
电影本来就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离了资本我国电影业就是4v电影方向了,除了文艺片就是喜剧,没前途。没必要妖魔化资本。 只是需要严格把控发展方向,避免出现无底线复制成功。 但我国目前还是可以的,底层优秀演员还在不断培养中,等像4v那种,新生代全是偶像剧出生,那就很可怕了。 |
淡月梅花 发表于 2019-4-5 10:02 不是我说这些互联网界的死宅们,他们品味堪忧,推村花这种,自己没有丝毫艺术修养,还死看不到群众们对真正的美是有追求的。为了便宜,为了独占利益,尽喂些臭鱼烂虾给观众,到哪天双方的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就是他们栽大跟头的时候。对美、对艺术、对上层建筑领域丝毫没有敬畏之心的暴发户们,也不想想,如果资本真能为所欲为,把观众当傻瓜,好莱坞为什么没走这条路? |
信息量挺大,靠作品确实是对的,任何一个从业人员都是靠作品才立得主,不仅是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包括文里的这位高军都是如此。不太赞同的是对于流量的看法。没觉得小时候的四大天王和现在的四大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老一辈那也都是作品吸引粉丝、粉丝多了演好作品唱好歌一部一部相辅相成走到今天。他说的资本把持好作品个好资源任何一个年代都这样,不是今天就有的。好作品吸粉肯定有流量,只不过现在叫的流量没有有一个作品能赶上当初的天王们,确实要撕资源撕作品,这不才有咱们愿意看的八卦。 不用太担心资本推人的问题,不是今天才有强捧遭天谴的。资本怎么推人,也取决于推得那个人的资质。大众不瞎、不聋、不会什么都吃。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zb太过贪心了,想要百分百的利益,一点汤水都不愿意给别人喝 |
这个排,zb是逐利的,如果利益足够诱人,不怕他们不动心 |
村花的外形还是可以的,不过腹内真的空空,这些互联网出身的资本大佬恐怕真没有多高的欣赏水准。以前香港小姐竞选都知道喊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选出来的妹子又漂亮又有气质。现在的这些真是wjby,喊出什么颜值就是一切的口号,意思其实就是除了脸什么都没有啰!偏偏很多时候脸还难看得要死 |
淡月梅花 发表于 2019-4-5 10:02 资本的审美啊……他们把他们的喜好和目标客户群的喜好混为一谈了 |
wendy1955 发表于 2019-4-5 10:22 体感村花男粉真的挺多的,或许男粉就是待开发的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