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看一本宗教讲义的书,里面很多知识大开眼界,比如早期佛教译文:
很多宗教故事表达的都是神性,用人性来解读就显得有些奇葩 |
点评
我没有认为这不是糟粕,也没有要开脱的意思,只是孝义本来就是古代推崇的普世价值观。看二十四孝就知道,父母有啥问题,除了指望天助或者自己醒悟,基本没啥别的出路。现代社会杀子虐子案也是从轻处理的……只能说,
事事都拿古代为借口,私以为不妥,糟粕就是糟粕。还有,不要低估古人的智商,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有云“父母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明显,让儿子作可以被人随意打骂杀害的奴隶,跟爱无关。
其实,将孩子完全当做独立的个体,现在的父母也未必做得到,更别说古代了
所以,别人是人,自己的孩子不是人?说好的众生平等呢???
以这个故事的角度,应该是认为孩子和财产都是他自己的一部分,他舍弃了自己拯救了他人。
说好的普度众生,却把孩子送给人当奴隶。。。
他要是成不了佛怎么办?孩子白送了? |
呃呃呃呃呃呃我进不知道是佛教可怕还是三纲五常可怕了 |
这个不稀奇啊。当年主不是也要求亚伯拉罕用独子献祭吗?亚伯拉罕毫不犹豫,就在手起刀落之时,主确认了他的信仰。并且从此把献祭改为了公羊……古代的故事都是这么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