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莓辣MAYLOVE 莓辣MAYLOVE 4月20日 莓辣在4月13日发了一篇文章《关于中国性侵现状的9个事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85%女性受过性骚扰/性侵犯”来源于微博数据 和“1/4 男性有过强奸行为”文献数据。 对此,我们今天正式做出回应。 01. “真的有那么多人遭遇性骚扰性侵害吗?” 针对“超过85%的女性受到过性骚扰、性侵犯”这一点,大家的讨论主要在于: 01. 质疑采样有偏差 需要指出的是,“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这一数据,来源于微博用户@梁钰stacey发起的针对女性的投票。 而非与“四分之一的男性对女性或儿童实施过强奸”一样来自于联合国的报告(针对这一点,本文后续会有相应的论述)。 而我们在每一张图上,都已经标注了数据的来源,并不存在把数据混为一谈这种行为。 有不少声音质疑这样一种基于网络、取用微博采样的方式是否偏差过大?这样的数据是不是根本就不值得使用? 一般而言,学界中的共识是网民受教育程度更高,社会和经济地位更有保障。如果要说问题严重性,底层的问题有可能比这一人群中更加严重,因此在这一基础上不存在夸大的问题。 另一种质疑是,遭到过性侵和性骚扰的微博用户比没有遭到过的人更可能关注与性侵、性议题相关的话题和博主,也更有动机填写问卷。 因此被调查的样本本来就更有可能遭受过性侵和性骚扰。 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调查而言,这是无法避免的偏差。 但其实在国际上,一些核心期刊上也有发表过专门研究twitter(约等于海外的微博)上的metoo的文章。可见社交媒体上的采样是有价值的。 此外,@梁钰stacey发起的投票最后达到了4.5万的样本量,遭受过性骚扰/性侵的样本量都达到了3.84万:这在社科研究中是非常罕见的。 并且我国关于性侵问题的研究数量非常少,《9个事实》文中列出的基本是能找到的所有最新数据了。 所以这一全国范围的网络调查严谨度尽管比不上学术调研,但为当前缺乏大量样本的性骚扰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其价值是巨大的。 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却这样少,很多社科研究者也表达过性侵/性教育课题的经费申请十分艰难,这样的情况什么时候才能改善? 02. 性骚扰和性侵害在百分之八十五中的占比和其定义 首先需要说明,性侵犯指非自愿的性接触,涵盖语言性骚扰到强奸/性侵等不同程度。 投票微博 网友质疑 在文章的诸多论述中,“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性骚扰和性侵犯”只是我们的其中一个总结,由于梁钰投票设置分类层级,和制图能涵盖的信息量的限制要求,我们没有做出更多细致科普讨论。 另一方面,莓辣在《九个事实》一文中的目的由始至终都是反映性侵受害者身上的事实: 这85%,我们想说的从来就是“有比我们一般以为地多得多的人遭到过性骚扰和性侵害”,而不是去说“相对这百分之八十五的女性,有数量庞大的男性很可能是强奸犯”。 ——将之与“中国有一万零一百个小偷和杀人犯”做类比并不合适,因为两者的逻辑和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 至于对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定义——“只能根据被害人的标准来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metoo能够引发女性共鸣——因为有很多人即使切实地感到了不适、受到伤害、心理留下阴影却不自知,而在metoo之后,她们终于明白了自己遭遇过什么。 4.5万女性里有3.84万自称遭受过性骚扰或性侵——3.84万,3万,2.5万,2万……即使85%这一占比变化,1万,2万这些数字不触目惊心吗? 文章和私信评论里分享的大量的真实创伤故事,应该被无视吗? 02. 中国真的有四分之一男性强奸犯吗? 首先我们要为数字表述上的失误致歉。 根据调查,在中国,男性中有强奸行为的比例是22.7%,并不是精确的25%,我们简化成四分之一是不够准确的。 在此,我们将详细列出报告中的更多详细内容及精确数字。 很多人质疑用的是亚太地区数据而不是中国的数据。 某乎 《为什么有些男性使用暴力侵害妇女以及我们如何防止?联合国亚太地区男性和暴力问题多国研究定量结果》这份报告的原文中,各国数据是分别单独列出的。 这篇于2013年9月发布的UN调查来自于联合国一个研究多国男性暴力的研究小组(the UN Multi-country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Men and Violence research team)。 这份报告中提到,在中国,男性针对女性的强奸犯罪率是22.2%。 ——“等等,你们不是说22.7%?” 因为这是针对女性的强奸率,受害者还有男性。 这份报告数据来源于2013年10月在柳叶刀子刊《Global Health》中发表的,题为:《Prevalence of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n-partner rape perpetration: findings from the UN Multi-country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Men and Violenc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的文献。 科普一下柳叶刀THE LANCET:《柳叶刀医学期刊》被视为一种“核心的”医学综合期刊,该子刊的影响因子达到了15.873。 (该小组发表的期刊相关页面) UN 这份报告中发布了完整的数据,即男性对男性和女性实施强奸的概率是22.7%。 但我们还是想问一句,难道从四分之一变成22.7%,这个数字就不触目惊心了吗?这些施害者就不存在了吗? 而这个研究小组的经费来源于:孟加拉国和中国的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的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太平洋地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办事处。 (联合国的报告) 也就是说,这两份报告,是由官方出资开展研究,由联合国的小组开展调研,进行撰写。 并且分别发表在联合国以及可信度很高的期刊的研究文献上,其客观性和可信度是有保障的。 但还有人质疑这份报告中选取的样本对象不能代表全体男性: 01. 地域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给出的回答: (联合国的报告) 翻译:中国选择了一个具有城市和农村双重特征的中部地区的县。其140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地区,三分之一生活在城市地区。大多数人口是汉族。居民年平均收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它可以被视为反映了整个华中地区的标准县城。 02. 年龄问题 (联合国的报告) (柳叶刀子刊的报告) 有关翻译:“我们选择的人口普查查点地区,与人口规模的概率是成比例的。每户请一名年龄在18-49岁之间的男子(必要时随机挑选)与一名训练有素的男性面试官进行面试。我们排除了50岁以上的男性,以减少回忆偏见,避免讨论性问题时的高度敏感性。 我们每个取样的站点,在年龄结构上与总体人口非常相似。在所有情况下,我们的样本比一般人群受教育程度更高。” 这一段介绍,可以看出样本选取的科学性和谨慎性。 对于少部分人质疑没有进行普查,如果都要普查才能说明问题,那99%的社科研究都无法进行。 百度百科:“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因为很多强奸,是你看不到的,甚至当事人自己也意识不到。 在柳叶刀子刊发布的文献对强奸一词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柳叶刀子刊的报告) 翻译:强奸被定义为身体上的强迫或以其他方式强迫穿透外阴或肛门,侵犯了受害者的人权,并造成持久的健康问题。受害者通常是妻子或女朋友,但也可能是男性,在某些情况下,强奸非伴侣女性尤其常见。 22.7%的强奸率中, 包括8.1%的非伴侣间的强奸,19.4%的伴侣间的强奸,和1.7%的针对男性的强奸(相加不相等是因为数据有重合)。 不仅仅在这一篇的报告中提到了婚内强奸的问题,潘绥铭教授历经15年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在中国 18-61 岁的全体女性当中,至少有接近 20%的人,曾经在自己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过性生活。 可是,“伴侣间的性行为也算强奸吗?” 是的,即使在亲密关系里,在伴侣不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就是强奸。 婚内强奸对女性身心带来的伤害不能被否认,但在我国刑法中,除婚姻存续期间(离婚进行期间)外的婚内强奸却仍然还没有入罪。 否认婚内强奸的存在与伤害,就是默认女性结婚后丧失性自主权。 结婚证不是性交许可证! 我们引用这一数据也是想让大家看到:不管是在严肃的法律还是在民众的意识中,对婚内强奸的认知、对女性的性自主权的尊重仍然不足。 只有被丈夫以外的人强奸才能立罪,意味着法律保护的是男性的“所有物”,而不是女性的身体自主权。 而这22.7%的数据,也并不是为了说明约每四个男人里就有一个会上街强奸陌生女性,而是想让大家知道: 还有如此庞大而隐秘的冰山藏在海面之下,还有如此多女性正在遭受着不被承认的性侵害。 一个个冰冷的百分比的背后,是无数正在流泪的人,除了绝大部分女性,还有男性。 03. 写在最后 在写《关于中国性侵现状的9个事实》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列出了每一项事实的数据来源、参考了多项其他数据和真实事件作为辅证。 我们承认在处理争议最大的“四分之一男性对妇女儿童实施强奸”时,将22.7%简化为四分之一是有失偏颇的。 但我们整理的所有数据都有详具的数据来源,且附有大量血淋淋的真实故事。而在我们的文章的评论区,也有很多粉丝把自己的遭遇分享出来。 这部分留言甚至超出了精选留言的数量上限,无法全部放出。 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人选择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直接否认了所有,去指责我们“捏造事实”、“恰烂钱”、“挑起性别对立”,甚至是人身攻击。 这些天来,我们各平台的运营成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天醒来一睁眼就要面对大量的诋毁辱骂。 更多更难听的我们就不放了 自创立以来,我们就一直致力于平等的全面性教育。 我们的团队基本上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但是对待工作我们从来没有过不认真的态度,力求所有内容的准确和专业。 在国内还处在基本空白的行业现状中,我们艰难地运作了三年多,但最近的招新推送都还在不断强调我们没钱,需要为爱发电。 我们从没有忽视男性权益。在上个月,我们针对男性刻板印象制作视频和推文《“你看你,一点男人样都没有” | 钢铁男子汉行为守则50条》,呼吁关注男性困境。 在两年前,我们第一次防性侵主题月的主推送《关于性侵犯,你不知道的8个事实》中,我们也特别列出男性遭受性侵犯的困境。 而事实上,性侵犯的受害者绝大部分是女性,施害者绝大部分是男性,这说明性侵犯本身就是一个性别结构问题,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相信最近大家也都能从很多事情上感受到女性的困境,也因此受到了冲击。我们希望以自己的力量说出事实,推动社会关注女性困境,我们不明白这有什么错? 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如果这都受到无尽辱骂,女性到底还能怎样说出自己的需求?还能怎样让自己所受的伤害被看到?还能怎样表达自己的不安? 所幸的是,也能看到一些让我们不至于绝望的事: 《9个事实》中有50%数据整理来自一位男性,原本同样不相信性侵问题严重程度的他,在看到梁钰微博投票数据及评论中的大量的真实故事后,考据整理相关研究,认识到事实情况,主动找到梁钰共同整理数据。 在《9个事实》那篇文章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评论区中,我们也听到不少男性共同发声。 这不才是正常的反应吗? 如果你是那22.7%之外的男性,看到性别问题时,觉得自己群体”风评被害“,更应该勇敢积极发声,承认女性的困境,理解女性的愤怒,用行动推动性别平等,努力带给身边的女性安全感,才能消除自己群体的恶评。 而不是只会跳脚,觉得自己被代表被冒犯,直接否认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无视一个个落满眼泪的真实故事,愤怒一个个女性的绝望不安和控诉。 如果你是那22.7%之一,请你勇敢承认自己的罪行,承担应有的责罚。 如果你是有想法而惶恐的男性,可以看一下莓辣往期文章:《我想性侵他人,我是禽兽吗?》 最后也想和所有受到过女性说:我们可以勇敢说出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的不安和诉求,不必独自痛苦,姐妹都在。 |
中国男性真的有四分之一是强奸犯吗?|| 《关于中国性侵现状的9个事实》回应
[天地无极] 在中国,男性针对女性的强奸犯罪率是22.2% ...
乌拉拉
· 发布于 2020-05-18 15:37
· 291 次阅读
关于中国性侵现状的9个事实 原创 莓辣MAYLOVE 莓辣MAYLOVE 4月13日 四月是莓辣的防性侵主题月。 今年进入四月以来,从韩国的N号房事件到最近的鲍某明事件,似乎越来越多的性侵事件被曝光。 博主@梁钰stacey 3月24日发布了一个关于女性遭受的性侵犯的投票,短短几天收到4.5万人投票,几千个故事分享。 做了几年性教育,我们太知道这个数字有多难得了。 虽然不是严谨的学术调查,但是4.5万已经是中国性侵问题的最大样本量。 这4.5万投票背后是4.5万个真实的女性,投票下几千个故事都真实发生过。 莓辣和stacey合作,整理投票结果和中国各研究报告,选取部分投票下的故事,梳理了9个事实。 希望能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中国女性性侵受害情况报告。 *下面分享的故事全部得到当事人同意,部分采取了匿名处理。 01. 超过85%的女性受到过性骚扰、性侵犯 @梁钰Stacey 微博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5%的女性受到过性骚扰、性侵犯。 这是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这85%里,每一个都是真实存在的受害者。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假装听不见受害者的声音、假装看不见这些事实。 正视它。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2. 有过婚恋史的女性中,高达约三分之一女性遭受过亲密关系内的性侵害 据世卫组织的调查,全世界约三分之一(30%)有婚恋史的妇女都经历过伴侣实施的身体和/或性暴力。在有些区域,经历过伴侣暴力的妇女比例高达38%。 ——《WHO:暴力对待妇女行为的全球及区域概况: 伴侣暴力和非伴侣性暴力的现状及其健康影响》 自古以来妻子配合丈夫发生性关系似乎已成为了一种责任与义务。然而身边最亲近的伴侣带给你的,不一定是温情和爱。 在你身边,每三个结了婚的女性中,就有一个可能遭受过伴侣带来的身体/性暴力。 而她们中,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可以说“不”的权利。 在楼梯遇到会跟你打招呼的邻居阿姨、在夏天也穿着长袖的对门的姐姐,都有可能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的受害者。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3. 6个月——媒体报道中年龄最小的受害者 (向下滑动查看原报道) 我们在搜索性侵相关报道的过程中,受害者的最小年龄也在不断地刷新,十二岁、六岁、十六个月再到六个月,没有一个年龄是安全的年龄,施害者永远会不嫌孩子太小。 而这样一个小女孩甚至是一个小婴儿,她们的手、她们的身体的力量不到施暴者的六分之一。 她们能反抗吗? 她们不能。 所以,要真正的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不是去一味的教导孩子保护好自己、小心施害者。 更应该推进立法、严格执法,让罪犯们畏惧,让悲剧不要重演。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4. 超过85%是熟人作案,其中很多甚至来自亲人 在性暴力或性骚扰的实施者中,绝大多数为同学/朋友和男(女)朋友,占实施者频次总和的27. 6%和26. 9%。其次为陌生人和网友11. 2%。 ——《2015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报告》中国青年网络 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加警惕陌生人。而事实上,性侵案件中,超过85%都是熟人作案,他们可能是和你聊天、谈心的同学、朋友,你伴侣、甚至是你的父亲、爷爷、兄弟…… 因为他们是受害者的“熟人”,所以能够很轻易地获取受害者的信息和动态,更加容易让受害者放松警惕,趁其不备实施性侵行为。 我们大多数家庭中为数不多的性教育,恐怕就是教导孩子要提防陌生人。 但事实上,大多数施害者都是我们熟悉的人。所以,不要再教导孩子根据对方是不是“熟人”来识别危险,而要根据行为来识别对方会不会是施害者。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6. 三分之一的强奸加害者,利用老师、上司等身份职权优势实施性侵害。 加害人所利用的优势包括力量优势、身份优势、智力优势和职权优势。力量优势类型占比是 55.6%。身份优势类型占比31.5%。智力优势类型占比是11.1%。职权优势占比是 1.9%。而职权优势也属于广义的身份优势。 ——《犯罪研究》2004 强奸案件的加害与被害 ——71个强奸案例的法律实证分析 伸向受害者的,除了切身的身体暴力,还有权力关系这个压迫受害者低头的“隐形拳头”。 也许是经济利益的要挟,也许是社会地位的压制,也许是对不成熟心智者的精神控制…… 无论施害者手中握着的是什么,最终他们都利用这些作为自己实施性侵的助力,利用这些职权优势,肆无忌惮的实施性侵。 我们每一个人都每时每刻都处在各种各样的权力结构当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这种结构性性犯罪的受害者。而这种权力结构下的性侵,应当利用规则去防范。 我们也呼吁所有机构、单位、组织、能够出台自己的反性骚扰机制,让施暴者不再“有恃无恐”。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6. 四分之一男性对妇女或女童实施过强奸 四分之一的男性对妇女或儿童实施过强奸。 其中“72%至97%在事后并未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013年9月10日联合国新闻中心: 《为什么有些男性使用暴力侵害妇女以及我们如何防止?联合国亚太地区男性和暴力问题多国研究定量结果》 我们经常能够看见,有多少人遭受过性侵犯,那有多少人曾经实施过性侵犯呢? 四分之一,一个麻将桌上坐了四个男人,就有一个可能是性侵的施害者。 不用觉得这个数字夸张,也不用庆幸自己身边都是好男人。毕竟施害者强奸之前也不会发一封通知书给受害人。 你可以对他们还有信心,但不要对他们放松警惕。 从小到大,女性都被教导要“保护好自己”,是女性没有保护好自己吗? 她们晚上回家会尽可能地走明亮的路,哪怕在白天逛街时,也会警惕同行了一段路的男性……女性已经够保护自己了,什么时候,能够开始教导男性真正地尊重女性,不伤害女性呢? 我们真心地希望,各位父母在教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时候,也能教导他们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7. 即使反抗到底,仅14.3%加害人中止强奸 据统计表明在被害人反抗的情况下,强奸行为未遂的占42.9%,加害人中止强奸的占14.3%,强奸既遂的占42.9%。而在被害人不反抗强奸行为的情况下,强奸既遂的占95.1%,未遂的占4.9%(未遂原因为第三人干预或加害人行为不能);被害人开始反抗后又不反抗的强奸既遂几率是 100%。可见被害人的坚持反抗行为强奸行为是可以有效地阻碍加害人实施强奸行为的。 ——《犯罪研究》2004 强奸案件的加害与被害 ——71个强奸案例的法律实证分析 “当时你没有逃跑吗?” “当时你有没有反抗? 事实上,她们反抗了。 但是十个反抗的人中,能够阻止施暴、侥幸逃脱强奸的人,只有一个。甚至有些人还因为反抗,而被“先奸后杀”。 而活下来的受害者,依然会不停地因为这些问题,而陷入无穷无尽的自责与痛苦中。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8. 告诉家人后,仅四分之一受害者得到支持回应 女性寻求帮助的方式中,告诉家人占1.7 %:其中支持回应(包括“支持”和“建议她报警”)占2 6.7%,模棱两可(既有支持又有不支持的回应43.3%,不支持 (包括“告诉她别说出去”、“不关心”和“责备她”) 占 30.0 %。 ——《联合国关于男性与暴力多国研究项目 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 受害者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忍气吞声呢? 因为在她们鼓起勇气说出口之后,也很难得到回应。等待这她们的,是来自社会、甚至是来自最亲近的家人的怀疑、指责、嘲讽辱骂。 每一个沉默的受害者,都是一边被恶魔伤害着,另一边被荡妇羞辱、被来自外界的二次伤害包裹着的。而二次伤害往往比性侵本身来的更痛苦,也更加持久。 但受害者又做错了什么呢? 受害者们什么也没有做错。 所以当你遇到受害者向你求助的时候,请更多的去支持她们、回应她们。 这时候哪怕一句话的支持与力量,都能够帮助她们再好受一点点。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09. 性骚扰、性侵犯施害者中仅1.8%受到了惩罚,“强奸”这样的严重刑事案件受到惩罚的也仅为6.5% 每一个女性从小已经够努力保护好自己了,却总也无法避免被伤害。 每一个女性都开始勇敢发声,勇敢检举非法行为,却几乎看不到公正的结果。 我们都有认真给国家缴税,请国家、法律保护女性。 (向下滑动听受害者的声音) 性侵害对每一个受害者产生的伤害和痛苦都是真实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假装听不见受害者的声音、假装看不见这些事实。 正视它。 韩国有熔炉法案、具荷拉法案,美国有梅根法案、杰西卡法案,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星星法案、包丽法案!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受害者曾经历过的痛苦,希望她们能少经历一点痛苦,希望她们能去感受更美好的人生和世界。 希望所有的女孩们都能有更明亮的人生。 女性已经做了所有能保护自己的事,也不断在勇敢发声,披露事实,勇敢报警,追求正义。 我们已经做了所有我们能做的,剩下的: 请法律保护女性。 |
联合国报告指亚太地区暴力侵害女性行为普遍存在 2013年09月11日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联合国报告指亚太地区暴力侵害女性行为普遍存在 中新社联合国9月10日电 联合国多个机构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亚太地区暴力侵害女性行为“普遍存在”。 联合国新闻中心说,10日公布的这份报告名为《为什么有些男性使用暴力侵害妇女以及我们如何防止?联合国亚太地区男性和暴力问题多国研究定量结果》,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等机构共同撰写。 报告在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6个国家的9个地点对一万名50岁以下男子进行了调查,要求这些男性就他们使用暴力的情况、对暴力的经验、对性别的态度和做法、家庭生活和健康等问题做出回答。 根据报告,接近四分之一受访者承认对妇女或女童实施过强奸,其中很多人未受法律制裁;亚太地区男性“开始动用暴力行为的年龄比此前想像得要早”,承认实施过强奸的男性中有一半称,他们第一次强奸行为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发生的。实施强奸的男性中,“72%至97%在事后并未承担任何法律后果”。 报告指出,在问及实施强奸的原因时,受调查男性做出的最为普遍的回答是,他们认为“无论女方愿意与否,男性都有权与之发生性关系”。在孟加拉国等地进行的调查中,承认实施过强奸的男性中有80%选择了这一答案。 印度新德里去年底发生恶性轮奸案,引发全球谴责。一名23岁的印度医学院女学生在新德里遭6名男子轮奸和殴打后不治身亡。涉案嫌犯本月10日被印度法院裁定犯有强奸罪和谋杀罪。然而,印度暴力袭击女性的事件现今仍时有发生。 联合国报告认为,虽然研究判定暴力侵害女性的行为在亚太地区“普遍存在”,但通过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有关行为应当可以避免。 |
是个鸡蛋 发表于 2020-5-18 16:32 我最讨厌的就是欺负你是喜欢你的说法,欺负就是欺负,真喜欢对方根本不会起欺负心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