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配吗?
[天地无极] 这种人收了多少钱出来恶心人?
碧溦岚
· 发布于 2020-05-14 12:34
· 924 次阅读
害,刚开始方方的日记吧,还是具备人文关怀的,可取之处还是不少。但是吧,明显走向政治化后,还是如此头铁,不想办法不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捅回国人的刀,不想办法使之与政治脱钩,反而越来越极端,那就只能失道者寡助了。 真的,当初引起人反感的就是国外出版的序和书名,在我看来,她当时的解释是不过关的,不懂英文,国外出版这么大的事,不值得她找个懂英文的审审么?是单纯还是别有居心啊。 说到政治化,难道不是她先说国家迫害她么?政府压迫她么?各种暗示内涵,好端端的文学,别人生怕政治化,她倒是要靠政治化背书? 反正我和我老师争论时,我的意见就是,她的作品在没有和政治扯上关系时,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她这个人,走到今天这步,一点都不无辜 |
红瓷绿瓦玉如天 发表于 2020-5-14 12:47 反正在我这里,现在说一个人是“文人”,“中国文人”=极其恶毒咒人的话。 现在的中国文人么, 骨头轻脑子蠢,站的艰难,跪的容易。 一来,“自我革命”不彻底,继承了传统儒家的政治权利观,认为文人有天生的政治经济特权,难以遏制极度渴望与自身文艺批判完全不相称当的政治经济权利。 二来,“拿来主义”不彻底,缺乏求真的精神,缺乏自我约束和反思,具有一种盲目的批判和否定力量。 就如一些社会中的奇葩,擅长在自我感动之余,不做调查研究,就无端指责,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对这样的人,就一个字: 呸!!! |
玉兔爱吃苗 发表于 2020-5-14 14:15 问题出在人,而不是文人这个词。就好像君子本来是磊落如玉的代名词,如果这时来一群伪君子,就足以让人对君子这个词反感。 还有,不应该以偏概全,因为某些根本不是文人,只是用这个身份,谋取自己的利益,同时还将真正的文人挤掉。 曹雪芹说过“假作真来真亦假”。 不管哪行哪业,好像跳得最高的,总是得到的关注度最多。 而他们,往往是这个行业里的烂番茄。 还有,大众也给他们贡献了〖流量〗。 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具讽刺的时代。 也是一个名不副实,假货盛行的时代。 |
点评
怎么说呢,对于在行业里德才兼备的人,更愿意尊一声“大家”或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