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极] 半月谈 口红效应

紫田蓝夜 · 发布于 2020-05-11 12:51 · 577 次阅读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月宫

x
月半谈号最新发文看了吗?亿元歌曲是口红效应哦
共收到 30 条回复
紫田蓝夜 · #2 · 2020-5-11 12:51:59  回复
007S8ZIlgy1geoer50hkhj30dy0qogmz.jpg
我是一只小灰兔 · #3 · 2020-5-11 12:56:12  回复
这个夹带私货有点恶心
多啦梦梦 · #4 · 2020-5-11 12:56:30  回复
咋滴还帮着土豆呢,皮下还是那位粉丝吧,咋不谈谈逼氪金

点评

咋不谈谈他家脑残粉圈带来的恶劣影响  发表于 2020-5-11 12:57
紫田蓝夜 · #5 · 2020-5-11 12:56:40  回复
本帖最后由 紫田蓝夜 于 2020-5-11 12:59 编辑

线下暂停、线上快进的新“口红效应”

4月28日晚,艺人肖战的数字单曲《光点》销售额破亿元,打破多项华语音乐的销售纪录。这距离这首歌上线发布仅仅过去了90多个小时。

尽管肖战在音乐领域并没有足够的分量,粉丝作为主要消费群体却撑起了这支单曲的庞大销量。一位肖战“铁粉”说:“3个月没进电影院,我就一口气买了105张支持,不过就是一支口红钱。”另一位粉丝则表示:“我在酷我音乐买了1005张,一来是给偶像冲销量,二来能解锁公益项目,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听众是随手买单曲听歌。据统计,仅购买1张《光点》的人数占比超过七成。

除了数字单曲创造新纪录,疫情导致的社交隔离,正形成独特的线上文娱消费井喷现象。几乎所有的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有声小说平台都在破纪录,与线下的影视寒冬形成鲜明反差。

据统计,抖音在春节假期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最高达到3.11亿,较往年同期增长93.1%。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用户时长暴涨75%。一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近550亿元,创历史新高。春节及延长假期期间,腾讯视频《将夜2》累计播放量超过20亿次,爱奇艺、腾讯联合网播的《新世界》累计播放量超过30亿次……

线下“暂停”、线上“快进”背后,是人们的文娱社交刚需。“一般不出门,就算出门也没啥能做的,只能打游戏刷剧。”疫情期间,网友萱宝宝重新下载了已卸载一年的王者荣耀。

有关专家认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带来电影产业发展。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剧业、网游业崛起为支柱产业,屡次印证了“口红效应”。今年的疫情背景下,线上经济、文创产业把握机遇,“口红效应”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越骂越买的“氪金效应”

5月7日艺人朱正廷的新单曲《EMPTY  SPACE》发布不到3小时销量即突破50万张,平台购买页面的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粉丝公会贡献了近1万张的购买量。蔡徐坤《Young》的购买榜单里,排名第100名的粉丝买了6250张。

高黏度、高转化率的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华语音乐市场的普遍现象。但是,每一次流量明星推出作品打破纪录,也势必要面临一个质问:销量是否配得上质量?

面对质疑,粉丝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批评,越要通过购买张扬粉丝权力,这就不可避免陷入另一种尴尬:粉丝用力越猛,爱豆被骂概率越高。

尽管花钱还不受待见,但华语乐坛早已无法切割粉丝经济带来的“氪金效应”。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由你音乐榜推出的《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新发歌曲数量逼近2017年和2018年的总和,全年数字专辑总销售额同比增长154%。其中,蔡徐坤、火箭少女101、R1SE等偶像“扎堆”发片使暑期成为全年“最热发歌档”。

业内人士分析,专业歌手卖不过流量歌手的现象背后,有着互联网时代圈层消费的逻辑。当IP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文娱消费的特征,数字音乐代替唱片工业,以微博、微信、抖音、贴吧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分割了专业媒体的话语权,整个流行音乐的生产与传播逻辑都发生了改变。对歌手来说,成名偶然性大,“破圈”难,越来越难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国民歌手。对粉丝来说,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传播者,进而将制造“流行”的权力从唱片公司、乐评人等专业人士手中抢了过来。

“互联网时代,内容产品垂直化,越来越细分。以往的‘大众即流行’反而很难走量,因为‘路人’缺少消费的黏性,难以变现。而粉丝的支持是什么,是同好带来的集体身份认同感,用付费表达支持。”南京艺术学院产业文化学院老师林子青认为,虽然有人把其看作是对艺术的挑战,却不能忽视粉丝经济支持正版带给产业的机遇。

不仅愿意付费支持,粉丝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承担起类似自媒体的宣发任务。以《光点》为例,粉丝已经在B站、抖音等平台开始了花样繁多的二次创作。3月份,爱奇艺也曾为宣传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发起了“鬓边创作大赏”活动,鼓励剪刀手发挥各自的才能创作同人作品,借助粉丝力量宣传。

算法时代的“二八效应”

在国内,依赖粉丝经济来获利的互联网文娱产业链呈现出一种“二八效应”,即占20%的“头部”赚得盆满钵满,大多数“尾部”甚至“汤都不剩”。据调查,“头部”艺人及其单曲是各平台争相抢夺的重要“资源”,直接与平台会员收入挂钩。知情人士透露,为获得“头部”歌曲独家播放权益,平台往往先支付一笔高额保底费用,并通过各种推广活动扩大其影响力。另一边,近半数音乐人税前月收入不足2000元、近四成音乐人遭受侵权困扰,其作品无人问津。

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扣除渠道运营费后,音乐平台和歌曲发行公司五五分账,之后发行公司内部再分成。但艺人“咖位”不同,数字专辑分账模式无法一概而论。不同艺人的数字音乐版权合约不同,有“买断式”,有“保底费+分成”,也有“仅分成”。在这些不同的商业模式或分账模式中,除“头部”外,“腰部”“尾部”普遍存在创作者回报小、利益分配不透明等问题。

专业人士认为,当下的“头尾”冷热不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头部’是算法带来的,任何领域的头部都不是唯一的,也并非特别,是算法选中了他们。”林子青说,当下文化产品的爆红非常具有偶然性,很多经验无法复制,尤其当算法有所改变时,“尾部”随时可能变为“头部”,创作者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

也有专家认为,音乐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能随遇而安。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文学评论家邵燕君认为,不可否认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侧面带动了用户的数字音乐付费意识,为音乐行业注入强心针。但任何一个成熟市场、健康的产业生态,需要的都是多元化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粉丝经济的支撑。

不过,付费意识、版权意识的养成很难一蹴而就,对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过分苛责也无助于改变“尾部”困境。业内人士认为,应建立一种更加公平的数字音乐版权付酬制度,创建一个权利人、作品、录音制品、作品表演的全球数据库,基于这一数据库,构建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付酬制度,让数字音乐价值链各环节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共同推进华语乐坛的健康发展。

来源:半月谈
编辑:李力
责编:杨建楠
校对:秦黛新(实习生)


八面修罗 · #6 · 2020-5-11 12:56:45  回复
这号有病吧!
圈地嗨的兔纸 · #7 · 2020-5-11 12:56:58  回复
之前站街那个???

点评

是的,半月谈打榜第一名。  发表于 2020-5-11 13:00
吃瓜的兔兔 · #8 · 2020-5-11 13:07:49  回复
这篇文章在胡说些什么啊,还口红效应
牛肉火锅 · #9 · 2020-5-11 13:09:06  回复
丢开对象讲,后半段写的还可以,原来我算百分之七十之一?
红眼大兔子 · #10 · 2020-5-11 13:19:22  回复
这个在搞什么名堂,无语
wyxj1113 · #11 · 2020-5-11 13:23:22  回复
这位就是帮赞打榜拿了第一的那位
鱼在我这里 · #12 · 2020-5-11 13:28:52  回复
夹带私货不是第一次了
美嫦娥爱玉兔 · #13 · 2020-5-11 13:31:42  回复
宣传口这么个鬼样
wcyqf3 · #14 · 2020-5-11 13:34:42  回复
拜托各位顶流不要只霍霍糊坛,都去拍电影电视剧吧,没有爱豆各大视频平台的播放量数据也起不来,都tm的去演戏!!!超前点播都得靠各大流量,相信平台依靠粉丝经济都会赚的盆满钵满的。

点评

影视圈的别想什么活路,流量这条路也是我们糊坛走在前面的,一首单曲3块钱,超前点播也是一集三块钱,搞电视剧赚多了不是?  发表于 2020-5-11 15:17
干嘛鸭,给影视爱好者留点活路吧  发表于 2020-5-11 13:45
持久骡zephil · #15 · 2020-5-11 13:51:35  回复
半月谈的皮下是土豆粉我记得。曾经激情用半月谈为土豆站街。
Chris · #16 · 2020-5-11 13:52:52  回复
半月谈为什么能够这么毫无顾忌地坚定持续地假公济私?
牛奶桃子猹 · #17 · 2020-5-11 13:56:28  回复
风雨潇潇 · #18 · 2020-5-11 13:58:14  回复
哦 半月谈啊
阿南 · #19 · 2020-5-11 14:04:47  回复
这本书怎么了?
兔兔辣么可爱 · #20 · 2020-5-11 14:05:39  回复
玉兔爱吃苗 · #21 · 2020-5-11 14:06:21  回复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是讲乐坛应该如何良性发展,观点不新颖,中规中矩。肖战单曲只是例子中的一个,代表流量演员层面,还有选秀爱豆层面。
举例子不奇怪,不过为什要独独选他作为例子?
其实吧,记者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不管夸和骂,点击量上去了,爆款文章成了,目的达到了,今日工作可以交差了。
大家别不信,一些“唯数字”论的领导就喜欢看数字。点击量,转发量,互动量这些都是可以吹嘘的东西。
曾看过一个部门的宣传工作报告,打头的特色亮点就是某个宣传小视频在某音上播放量超一亿,据说该部门的主要领导逢人必讲,逢会必提,直到翻过年。
游离态 · #22 · 2020-5-11 14:26:17  回复
我怎么记得口红效应不是这么个意思……
闲逛兔 · #23 · 2020-5-11 15:01:32  回复
夹带私货
hert · #24 · 2020-5-11 15:15:31  回复
哈哈哈
举头望明月 · #25 · 2020-5-11 15:59:24  回复
夹带私货
荒原美兔倚玉树 · #26 · 2020-5-11 16:42:06  回复
吹成乐坛第一人
屠成逼氪第一人
我都没听过他这首歌
子木悠悠yu · #27 · 2020-5-11 19:03:37  回复
回帖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