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 其实严格说起来,文和笔是不同的,文一般指审美性文字,而笔则指非审美性文字。 后来在白话语境中,文笔好的内涵接近于文。 而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就是诗文,典型的如唐诗宋词。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散文,以诸子散文(庄子孟子)、历史散文(如史记)为代表,只是一般人忽略掉了。尽管明清之际文人非常重视先秦汉魏散文。 至于话本小说?那都算不上正统的,属于引车卖浆者流。也就后来实在没啥说的了,才会把明清小说抬上来。 所以后人讲文笔好,其涵义指向诗词之美。 而诗词之美,在中国美学有个最高范畴,即意境。可是现在的人大都生活在钢铁森林里,缺乏对大自然的皈依,很难体会意境了,何况创造? 所以退而求其次,以意象胜。 比意境低一级别的是意象。现代白话文诗歌就很少有意境的,但是颇多意象。 中国现代诗歌,其性质与其说是中国传统的,不如说是西方传统的。 意象派的本质是隐喻。 所以现代诗歌读起来都很难懂的。因为是隐喻嘛。 隐喻的表面功夫是意象新奇,实际上是思想的深邃。 鲁迅为什么牛逼?人家写小说,小说冠绝当代,写诗,野草,也是冠绝当代。甚至客串搞个小说史,也特么冠绝当时。 本质上是因为鲁迅的思想深度超越了同时代乃至后代人太多。 可是现在的一般人讲文笔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思想穿透力的重要性。 却学了意象派的所谓取意新奇晦涩深奥的表面文章,结果就是写一堆貌似神秘高妙实则毫无思想的东西。 另一方面,更肤浅的人又受传统诗歌的影响,想要弄点诗情画意。 于是全成了情深深雨蒙蒙那种矫揉造作的调调。关键是他们还自以为这就是文笔好。 拿歌词举例。 古风,就是矫揉造作的意象堆砌,貌似很雅,实际上缺乏灵魂和强有力的精神。 稍好一点就是方文山写的那种。 再好一点就是林夕。林夕的词,其意象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的诗意,又能贴切表达情感之微妙。号称工笔。 黄霑,我更喜欢,大写意。一般人就写不出了。 这两位算是比较传统风格的。 可是白描高手李宗盛,就不一样了。 著名的《山丘》,文字浅白,可是意象的选取绝对牛逼。其实这就是好文笔。 但是普通人可能会更喜欢方文山的。因为他雅,李宗盛白。 但是这些文笔跟写小说有什么关系呢? 基本上关系不大。 写小说是另一套文笔标准。 他们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认为网文不需要文笔。 如果非要硬扯,那么,李宗盛的笔法更适合写小说,不只是网络小说哦。 因为白描类似于速写,以最简洁的文字和最平易近人的文字,抓住主要特征勾勒对象。 写小说的一个基本功,我觉得就是白描手法的纯熟运用。 尤其是网络小说,快餐时代,啰哩啰嗦没人有耐心看,所谓诗歌的美是需要吟咏咀嚼的,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在那里反复琢磨几个字? 所以必须要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大的信息量,而且还要读者能懂。 当然,如果写古雅一些,还是建议学一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文笔,尤其是史记,真的很棒。并且文言文本身就是简洁的典范。 |
同行分享。发现其实很多人的确是不大懂文学的,理解浮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