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56939 如何预防传染性脑残 来源 | 全能爸爸(ID:daddytalk) 作者 | 杨越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昨天像看天书一样看了一篇有关饭圈惊天大事件的报道,跟我一样,我的很多朋友一边感慨里面黑话术语太多看不懂,一边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了。(如果不知道出了啥事,请自行移步到微博搜索ao3和老福特)。 对饭圈比较陌生的父母们更是忧心忡忡,昨天好几个朋友来跟我说,真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也会陷入这种浪潮中,疯狂到不可理喻。这种担心,我有时候也会有,我会想是不是每个孩子到了差不多的年龄,都要经历这么一段?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跟娱乐圈打交道已经25年,可能今天很多偶像还没有25岁,我曾经跟几乎所有中国一二三线明星的粉丝打过交道,甚至还做过粉丝网的总编辑,所以对粉丝和粉丝文化是非常熟悉的。今天我就从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疯狂的粉丝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陷入偏执。 一、饭圈不是新玩意,有人就有饭 很多人会有一种感觉,觉得饭圈是个新生事物,觉得今天的粉丝比以前要更疯狂,如果跟历史稍作比较,就会发现,这就是一种错觉。实际上人类还没从树上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有权威和偶像崇拜了,你看今天动物园的猴山上都有老大,一群猴子在那里给丫挠痒痒,伺候的特别舒服。 今天饭圈的疯狂更多是因为追星的行为转到了线上,成为了一门显学,你可以不关心,但是你躲不开,打开微博,热搜里全是这些东西。以前互联网没这么发达或者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的追星行为都是在线下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参与其中或者特意关注,才能知道他们干了什么。 我人生第一个偶像是翁美玲,看射雕英雄传粉上的,在我小学五年级那年,翁美玲自杀了,我们很多同学上着课都在哭。当时的我,简直万念俱灰又不死心,于是某天放学后,约了几个同样痴迷翁美玲的同学一起跑到济南千佛山后山的一片树林里,用石头给翁美玲堆了坟,摆上翁美玲的贴纸,还有从家里偷的苹果、点心、汽水,然后点燃一支圆盘的蚊香,一起跪地痛哭,磕头,祈求上天把我们的阿翁给送回来。 这事,我不说,你肯定不知道,但是要搁现在,我们肯定得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吧,还有可能拍段集体磕头的视频发到快手上,然后我们很有可能就火了,各大自媒体纷纷发表文章《70后小学生哭跪深山,祈求翁美玲复活》《小学生点蚊香祭祀港星,或将集体殉情》…… 今天的饭圈在做什么呢,网上组队刷热搜、凑钱买热搜、网上围攻批评者,基本都是网络行为,晒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而已。 二、饭圈自来疯狂,不是今天才吃错药 很多人感慨今天的粉丝都太疯狂了,言下之意是以前可不这样。其实偶像崇拜的基础就是被洗脑与自我洗脑,每个时代都有偶像,也都有为之疯狂的人,今天的孩子们能把粉丝圈的内务搞成国际丑闻,以前的粉丝有过之无不及。 四十年前,1980年12月8日,上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John Lennon被自己的粉丝枪杀,当时他接近Lennon只是想要一个签名。 1996年9月7日,史上第二大伟大的说唱音乐家2-Pac在拉斯维加斯被枪杀,起因是他卷入了美国东西海岸的说唱音乐纷争。 2018年4月10日,一28岁的巴基斯坦知名女歌手Samira Sindhu在演出时被狂热粉丝当众枪杀,被杀时怀有身孕。 2018年6月18日,美国说唱歌手XXXTentacion在迈阿密被两名黑人男性枪杀,年仅20岁。 最后说说我,的故事…… 大概在1999年左右,某天我在电台食堂里吃饭,同事帮我拿来了一个邮政包裹,是一个画筒,打开一看是四张画在布上的油画,画得非常棒,内容是我正在被一只狗用各种姿势Fxxk,很酷吧,那上面还有题词,意思是说我在节目里批评了国内某摇滚乐队的新专辑,所以就应该让狗操。我一直很好奇这是谁画的,因为真的不是瞎画的,画的非常专业,传神……几年以后我无意中知道了这是一个高三的学生画的,这个孩子后来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美院。 大概是2000年左右,有一天我又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个锈迹斑斑的罐头盒,挺瘆人的那种,好像刚从地里挖出来,我用螺丝刀撬开盒盖,一看里面是满满一罐正在蠕动的蛆。当天我收到一封Email,问我收到午饭了吗,如果以后再敢说xxx女歌手不会唱歌,就天天给我寄。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只是感觉饭圈越来越懒,以前还会用画画和养蛆这么古典的方式表达愤怒,现在吗,兜兜转转就是在网上打字,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三、有什么偶像就有什么粉丝 这恐怕是饭圈最痛恨的一句话,每次粉丝惹了事,公众批评偶像,粉丝都觉得不公平,觉得偶像是无辜的。这是个老话题,粉丝的观点猛一看也有道理,放在某一个偶像的小圈子里,自然会有这种感觉,好像偶像也并没有怂恿粉丝耍过混蛋,凭什么让偶像买单? 这个话题如果跳出小圈子看整个娱乐世界,就会有一些横向对比,有了对比才能推导出结论。所以那些只粉了某一个偶像的人,是没资格下结论的。 前面说了,我自己从小学开始追星,到后来我从事这个工作,跟几乎所有华人明星的粉丝都打过交道,我的基本判断就是: 粉丝的构成是用偶像的性格与人格筛出来的。 这句话可能有点绕,看不懂的就大声多念两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偶像是个什么样的人,偶像的真实内心如何,偶像的性格怎样,最终会决定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群什么人。这个判断不只是针对娱乐圈,它可以覆盖整个人类社会的所有群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 饭圈的人不能理解的是,明明自己的偶像是个很温和的人,从来不与人发生冲突,从来不没有发动粉丝去攻击别人,现在有一群粉丝出去惹事,怎么能怪偶像呢? 听起来特别委屈吧? 其实不然,首先,偶像既然要让粉丝供养,就要管理自己的粉丝,甚至教育自己的粉丝,当你的粉丝出去行凶作乱,你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和私下的方式制止他们,这是你做偶像的本分。有些偶像会说,怕这样得罪粉丝,怕伤了他们的心。对,这个心态,就是你的性格,也是你的智商。如果你心里知道是非比粉丝的情绪更重要,你就会出面制止,你制止,你的粉丝就知道你不喜欢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了,这就是一个偶像的基本功课,你不做这件事,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你蠢,不懂得如何管理粉丝,二是你坏,你骨子里是纵容粉丝的,你不吭声,粉丝就默认你支持,就会变本加厉,这就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其次,人嘛总是多样的,不要看镜头前各个谦逊温和,一个人的性格其实是藏不住的,偶像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粉丝盯着,他们潜意识里会根据这些小细节判断偶像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很介意上不上热搜或者各种奖项排名的人,那一定会表现出来,粉丝就会为这些偶像不好明说的需求付诸行动,更不要说这里面还有经纪公司和粉头这种白手套在暗中操作,心里话不用写在微博上,自然有人去安排,这块我不多说了,各位自己心里明白。说句诛心的话,你不制止,那就是你想要的。 我带过多位艺人,也亲眼看着很多明星从寂寂无名到光芒万丈,哪怕只是因为演出后台休息室的大小,或是接送机场的车辆品牌,很多艺人都会斤斤计较,这些都是内在性格的体现,你的粉丝可能看不到幕后这些鸡毛蒜皮,但是他们最终看到的那个人,和我在后台看到的其实是一样的,各位偶像的演技如何,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昨天我跟一位演艺圈里的老经纪人聊起这些事,他感慨现在的粉丝不如以前的好管,我说一方面是现在的偶像靠脸出道,自身缺乏硬实力,演艺生命比较短,就会很没有安全感,很不自信,就会特别在意这些表面的东西,以前的艺人靠实力挣饭吃的为主,有实力就总有一口饭吃,所以没有那么计较。另一方面,现在的偶像一夜爆红的多,没有以前艺人那种长期的痛苦磨砺,所以格局就会比较小,格局小的人往往又非常自大,会以为撺掇粉丝去冲一个美国专辑榜冠军,就能证明自己是全世界最牛逼的歌手了。就是这种又自卑又自大的分裂性格,造就了今天粉丝奴性与戾气兼备的局面。 还是说说我自己,作为一个老牌DJ,我也有数量巨大的粉丝,很多人已经追随了我20多年,但是他们极少会有夸张的表达,甚至来参加我的活动,都不敢凑近了说一句我喜欢你,因为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讲,不要崇拜任何人,你自己最牛逼,我瞧不起那些疯狂追星的人,所以我的粉丝就会知道我不喜欢他们疯狂,他们就努力克制,慢慢的习惯了安静的关注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我经常在微博上跟人开战互撕,我的粉丝从来不会组队来挺我,大概他们还是觉得这时候出来插嘴,就变成了我讨厌的脑残粉,是给我减分的,所以他们就默默的看着我被别人几十万粉丝围攻,依然安之若素,哈哈哈哈哈哈哈……跟我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汪峰同学,每次网上有人搞他,都没多少粉丝来帮他撕,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听老汪的歌会让人变得很冷静。 四、如何既追星又不会成为脑残? 这是今天的重点了,是很多家长忧心忡忡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偶像,不管是柯南还是科比,心有所向,天经地义,有偶像不可怕,脑残才可怕。 要想弄明白如何避免孩子脑残,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同样是追星,为什么有的人很正常,有的人疯了? 以前我还写微博的时候,经常因为差评了某位年轻歌手而被他们的粉丝群嘲或者围攻,粉丝们的标准话术是:你有什么资格说他?你谁啊?你懂音乐吗?你听过他几首歌?以及,傻逼,你就是个傻逼。 你看,这些人连我是谁都不知道,就来说我没资格评价他们家偶像。这里的重点不是说他们必须得知道我,以及我可能是全中国听过唱片最多的人之一,而在于,他们的眼界决定了他们的逻辑,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偶像一个人,只有一个,当然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就这样理直气壮的逻辑自洽了。而问题在于,好与不好,是比出来的的,不是感觉出来的,你听过看过的东西越多,眼界就越开阔,标准就越明晰,如果你只听自己偶像的歌,那你就没有参照物,也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才是真的没有资格做判断。 我讲这段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 脑残的根本原因是没见过世面。 这两年我才学了个黑话叫做“唯粉”,什么是唯粉?就是只喜欢唯一一个偶像的粉,最初这个词是针对一些偶像组合的,就是有些粉丝只喜欢组合中的某一个人,而排斥其他成员,你看,他们连自己偶像的队友都容不下,还能容下什么。 一个人,如果他的世界中只有一个偶像,那就必然生出亲妈的心态,把偶像当亲儿子,百般的溺爱,这就是亲妈粉的基本成因。你想啊,如果有人戳你孩子一指头,或者骂孩子一句,你怒不怒,肯定怒了,因为这是你的唯一,这是你最心疼的人,容不得别人一点冒犯。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世界中只有一个偶像,那么他几乎不可避免的会走向极端,但问题是你毕竟不是偶像他妈,偶像他妈现在正忙着上诉呢。 讲到这里就很明白了,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开阔,听过看过的东西足够多,他就不可能只喜欢一个人。像我,一年听两三千张全球的新唱片,你让我说最喜欢谁,我说不出来,那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非要最喜欢呢,都喜欢不行吗?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个最喜欢,我大概要说出几百个名字来。这就是根本的区别,当你不止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没有亲妈心态,也就不会那么玻璃心了。 如果你涉猎足够广泛,在这个世界中能够发现各种让你欣赏的人,你也根本不会在乎是不是有人去攻击他们,无所谓啊,关我屁事,不喜欢就不喜欢呗,嫌不好就不好呗,哪有功夫操这个闲心。而且,一个人的眼界越开阔,对自己的判断就越自信,也就越不会在意别人说什么,在你的内心深处,只有轻轻飘过的不屑,连反驳的兴致都没有。 所以,要想避免孩子成为脑残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开阔眼界,引导他们看更多,听更多,走更多,喜欢更多,眼界越开阔,内心能容下的人和事就越多,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 最后放一张我家相声皇后的美照镇场子。 (完) |
[天地无极] 脑残的根本原因是没见过世面
有节有常
· 发布于 2020-03-07 21:09
· 829 次阅读
这篇写得好好,我也转了微博。不过又有一个导演业内考虑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是什么让这些人见不到大世面的?也挺对 |
点评
emm,解解倒也不必空口鉴定别人见识少,你可以用你的理论学识去打败对面,而不是因为一篇文章或者人家追星就盲目盖章
术业有专攻。不管是学历高、工资高,还是知名企业高管,在某方面见识少太正常不过了。
哈,问题是见识不见识,你评判别人的标准是什么呢?饭圈高学历的也不少呢,高工资的也不少,甚至知名企业的更不少,你说都是见识少么
年纪小容易见识少,不代表年纪大了见识就多,特别是从小就没跳出过饭圈的
追星现在二三十岁的也不少了,都是小孩子吗?否则那些氪金大佬哪来的
作者的本意是年纪小容易见识少吧?还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开阔眼界啊。
那时候也没见主楼这些理智人儿出来赞扬饭圈为国家在外网反黑啊…等到不需要利用or惹了麻烦了,都把锅一甩就好像都是脑残傻逼一样,真挺没意思的
这倒不错,本质造就追星脑残文化的是好几方的原因,别说平常娱乐圈需要利用饭圈的了,就连需要去外网反黑出征的时候国家不也需要饭圈手段么...
牛肉火锅 发表于 2020-3-7 21:16 我怀疑您根本没看正文。作者从自己小时候的脑残经历谈起的,也说了要“搞清楚同样是追星,为什么有的人很正常,有的人疯了?”不知道您是怎么得出“果然到了最后都是一个流程,饭圈恶臭”的结论的。 |
点评
你漏了需要流量的平台和媒体,甚至是国家,之前废青外网抹黑的时候官媒可是都称赞饭圈女孩为国出征呢
二三十岁追星的不少,人家愿意天天当毫无感情的机器人实时监控广场抛弃成年人的客观理智吗?问题是不做的后果任由看偶像数据跟不上被黑刷屏么
我以为最根本的获利方是偶像自己(或团队)
我在接触粉圈之前,也不能理解为啥追个星就变疯魔了一样,混了之后才知道粉圈很多现状都是各种利益方为了获利把偶像当人质而逼迫形成的
你看我回复下面那层楼主的就知道了,我只想说作者作为圈外人,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原因却是复杂的,只要求一方改善,并不能杜绝问题产生
唉,我觉得吧,如果国家想打算借此整治粉圈追星的脑残风气,那也行,以后什么一个都不能少的官媒微博,也别利用明星影响力要求人家大半夜凌晨爬起来转发站队、更别利用明星所在的粉圈军事化管理帮忙做数据了,大家都各凭愿不愿意,谁都别轮博别开小号,都由正常的普通人来自动宣传,看看官媒KPI够不够达标,包括平常官媒政府网站什么发明星的歌啊图片啥的引流的,那也都是公器私用啊,要查就查到底,这样也解放一堆为爱秃头的数据女工,还有什么渣浪腾讯V榜权力榜搞的各种榜单啊比拼啊评选啊,建议也都严查,还有那些天天搬运粉圈鸡毛蒜皮挑事的yxh,这些获利的源头要都是解决了,我估计其实粉圈大部分人应该也挺开心用不空瓶不做数据不当专注自家的唯粉来换做一个正常的畅所欲言的普通追星粉的,所以,从上到下都行动起来吧,指责脑残很容易,肯舍弃脑残带来的利益才是最不容易的 |
芬雅茉莉 发表于 2020-3-7 21:36 恕我直言,数据女工带来的流量大多是低质量的,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相比初代的四大流量,现在流量能带来的实质利益含金量越来越低,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
我就说这个文章看着那么眼熟,那天我们画画群有个解解发给我让我看看,然而我并没有看,哈哈哈哈哈哈 |
毙掉那些为了追求流量引导撕逼的yxh 粉圈环境会好很多 资本不那么肆无忌惮,也会好很多 追星的粉丝难道要看着自家偶像被人辣菜,被人辱骂攻击,被人嘲讽糊吗? 因为追了星,想要保护自己喜欢的人,努力做数据都是错的? 那品牌方为什么要求粉丝完成各项任务? 各种榜单为什么要列排名? 为什么要有那种投票签到的榜单? 比如之前的微博之夜? 是粉丝要求的吗? 不是! 明星和粉丝不过都是资本、营销中的棋子罢了 整个大环境都没有引导好,指望还不懂事的粉丝自救?别搞笑了,不被环境裹挟都不可能! |
最应该的 不是正确引导粉圈生态环境吗? 怎么引导? 毙掉挑事的营销号 毙掉没用的榜单 组织一些粉圈大型公益活动 大型剪辑比赛 各种良性活动多举办点 让还没步入社会的学生粉丝群体多学多看 目的不就达到了? 堂堂蓝v,不知道从正向引导做起 只知道出了事就批评 可真是高风亮节!振聋发聩! 讽刺! 现在有谁不知道粉丝主要构成都是学生? 跟学生谈见识? 那倒是给人家塑造一个干净健康向上的追星环境啊! 为祖国花朵保驾护航! 我不信这些蓝v做不到 不过就是懒,只想做壁上观罢了 |
云上清歌 发表于 2020-3-7 21:17 为什么说我盲目盖章?我有话赶话的时候,我有理解错误所以回话也对不上点的时候。现在我有点反应过来了,是您先搞扩大化再以此为着力点反击吧?所以我一开始说怀疑您没看过正文应该是对的。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偶像,不管是柯南还是科比,心有所向,天经地义,有偶像不可怕,脑残才可怕。” “要想弄明白如何避免孩子脑残,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同样是追星,为什么有的人很正常,有的人疯了?” 这都是原文的话。 而从原文没有的“追星的都脑残”的观点推出“追星的都见识少的”是解解您自己,这锅我和原作者都不背。 |
云上清歌 发表于 2020-3-7 21:17 另外,我也有见识少的时候。举个例子,艺术和时尚我是一窍不通。当然,我知道我不懂,我也不介意别人知道我不懂。 |
点评
倒是导演那个业内看的比这位圈外作者更清楚一点,所以我比较赞同那个导演的说法
所以说作者的见识,是指什么呢?如果是指追星的见识,那她并不追星,何来标准?如果是指别的见识,那就更要具体有个范围来说了
芬雅茉莉 发表于 2020-3-7 22:39 还是那句话,建议解解您先仔细看看正文,或者您可以换个角度反驳?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跟娱乐圈打交道已经25年,可能今天很多偶像还没有25岁,我曾经跟几乎所有中国一二三线明星的粉丝打过交道,甚至还做过粉丝网的总编辑,所以对粉丝和粉丝文化是非常熟悉的。” “我人生第一个偶像是翁美玲,看射雕英雄传粉上的,……(脑残行为对比)” “最后说说我的故事……(被画侮辱性的画、被送了一罐子蛆)……只是感觉饭圈越来越懒,以前还会用画画和养蛆这么古典的方式表达愤怒……” “我自己从小学开始追星,到后来我从事这个工作,跟几乎所有华人明星的粉丝都打过交道……” “我带过多位艺人,也亲眼看着很多明星从寂寂无名到光芒万丈……” “昨天我跟一位演艺圈里的老经纪人聊起这些事……” “还是说说我自己,作为一个老牌DJ,我也有数量巨大的粉丝……” |
点评
哦,那好吧,非要忽视资本造星和流量时代的影响和在其中作用,那我只能说我并不赞同这位作者的片面观点了,就这样吧
本帖最后由 芬雅茉莉 于 2020-3-7 23:06 编辑 芬雅茉莉 发表于 2020-3-7 22:39 倒是那位导演,直接把责任推给gj和zf了。gj和zf的确负有监管的责任,但是肇始者和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不是他们吧?所谓的官V借用粉丝的流量,我以为只是借势喝点汤而已,怎么被批判的好像全是他们的错一样? 至于那些搞事的yxh和背后的zb,我是不知道要怎么把他们毙掉,不知道目前是不是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管住他们。有解解比较了解的话可以分享一下。 |
嘤嘤嘤,用得着人家的时候,就喊人家小甜甜,为国出征的饭圈女孩,咋转脸又说人家没见过世面。 废话,一群半大孩子当然没足够人生阅历,等人家长到岁数自然会成熟,不喜欢这种仗着资历老就给人扣脑残帽子的。我年轻的时候讨厌这种人,现在年纪大了一样讨厌。 全文看过,水准不高,作者并未表达出文中所吹嘘的素养、视野及对待新生事物的海纳百川精神。 |
芬雅茉莉 发表于 2020-3-7 22:36 疯的人一直都有,包括作者自己小时候也疯过。 作者探讨的层面主要是为什么同样是追星,为什么有些人会疯,有些人不会。至于现在为什么疯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抱团疯,这些就是另一个角度的问题了。作者也谈到了一些,例如现在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快速便捷,例如“粉丝的构成是用偶像的性格与人格筛出来的”,至于更高层面的zb引导和监管不足等等,作者的确没谈到。 同样一个问题,不能说因为文章讨论的角度不够全面,只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一些现象,谈到一部分成因,谈到让家长引导孩子开阔眼界,就觉得它毫无价值吧? 另外,不妨复习一下唯物辩证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芬雅茉莉 发表于 2020-3-7 23:04 借势喝汤?太小看zf了,饭圈女孩不过是当时恰好用得上的一把剑而已。指望zf干预的,希望往什么方向干预? 学生这个年纪,不用游戏和饭圈消耗掉他们的激情,多余的能量让他们如何安放?十年前的学生在做什么?二十年前的学生在做什么?三十年前的学生在做什么?明白了么? |
angelandfay01 发表于 2020-3-7 23:20 作者是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开阔眼界,至少不要只把眼光聚集在某一个偶像身上,因为这样容易“疯”,倡导的是理智追星。 至于饭圈女孩为国出征到底好不好,这是另一个问题,作者没有谈也不好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