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接触中,好些「戈」部的字,「戈」都位于右上方,如「戒、或、戎、戊、成」等。也许,说到「止」与「戈」组成一个字,有些朋友直觉上就觉得应该写成这样: ![]() 的确,上方这个也是「武」字,但它不是我们最常见的写法,多数学生字典都不收录,即使大型字书,通常都只是说它是「武」的异体字。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武」字的早期形态。在古文字中,「武」字是这个样子的: ![]() (上图来自小学堂字形演变,请忽略【利簋】那个金文左旁的「王」部件) 图中,除了【作册大方鼎】的金文是最上方的写法外,其他「武」字的「戈」部件都位于「止」部件的正上方。用明体字(或称宋体字)直接呈现出来,就会是这样: ![]() 当然,这样就不太美观,也不太好写。书法家看到这形体,眉头都皱起来。于是,我们稍爲调整一下笔画,使它美观一些。 ![]() 像《曹全碑》、《尹宙碑》的隶书「武」字都这样写。 ![]() 那麽,这写法看起来好些吧?还不太好,「戈」字那撇还是太奇怪。在《隶辨》里,我们还看到好些书家把那撇拉平,如下: ![]() 这样就比较好写了。好些隶楷书法名作都这样写,包括唐朝的颜、欧、柳三大家。 ![]() ![]() (上图来自书法字典) 不过,每次都要把首横向右伸出,好像会顶着右上角那一点。渐渐,大家又把首横缩短,写成今天的样子: ![]() 所以,「武」字右上方的部件,其实就是「戈」字的变形或异体。 ![]() 这部件就是「戈」字 要是我们在这个「戈的变形」部件上再增加一撇,写成五笔,反而是写错字了。 ![]() 这是错字!千万不要这样写! 顺带一说,虽然「武」字由「止」、「戈」两字组成,但在甲骨文中,「止」是人足的象形,代表行走、前往。「止」的前方有「戈」这武器,代表要前去征伐。这是「武」字的本来构意。然而,后来大家的想法变了,《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里的「止戈为武」,就把「武」字的含意解作「停止干戈」了。 (上文中的明体字出自GlyphWiki) |
本帖最后由 喵喵喵喵喵 于 2020-2-7 15:44 编辑
[天地无极] 【转载】“武”字演变史――止戈
喵喵喵喵喵
· 发布于 2020-02-07 15:43
· 469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