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川一个姐姐在贴里问大王和狮子那个厉害所以开这个贴为我大王日路。
世界上现存的老虎有许多亚种,比如华南虎,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印支虎等。其中西伯利亚虎最大,成年雄虎体长可达3.3米,体重300公斤以上。我记得看过一个资料,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苏联中亚一共和国捕获的,体长4米,体重780公斤,是普通狮虎的两倍!所以论体形,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 而目前狮子只有两个主要亚种:非洲狮和印度狮。(常说的美洲狮其实是美洲山猫之误,美洲狮是最大的猫属动物,它跟我们的家猫是同属一个属,亲缘关系更近。)其中印度狮体形较小,且数量已几近灭绝,我们常见到的是非洲狮。成年非洲公狮一般体长在2.3——2.7米,体重在250公斤左右。 由于动物的体形通常决定了他们的力量,所以成年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的绝对力量胜过大多数非洲狮。从外形而论,它们都有骇人的尖牙利齿,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强大的颚、裂齿,在咬合的时候有巨大的力量,而这巨大的力量就能用来杀死大型的动物。而细细论来,狮子,尤其是雄狮,其头脸由于鬃毛而夸张,身段反显得单薄;老虎的体魄雄浑,头面却稍嫌精巧。非洲公狮看上去十分威猛,全因一团鬃毛的缘故,所以视觉上头特别大,但是猎捕技能比较差,耐力速度也都很缺乏。而威猛的老虎成年后也有类似长毛,颜面颈脖处生出长毫,外形不输给公狮。而且从个体捕猎技能上来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备,能上树游泳,单独捕猎成功率很高,狮子则是群体作战,母狮的效率大大高于公狮。健美运动员身上的肌肉是非常非常结实,但是中国科学家在解剖东北虎的时候,发现它的肌肉一打开之后,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好看,还要结实,肌纤维极为粗,浑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余的脂肪,几乎很难见到脂肪,强壮的骨骼附有强大的肌肉,证明这种动物有极强的爆发力。虎的爆发力有过实证,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而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狮子老虎不同的战斗风格和作战策略。广袤的平原上,适合发挥群体的力量,锁定目标,以逸待劳。而丛林中,猎物容易闪避、躲藏和逃逸,对个体的搏击技能要求更高。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 由于狮子、老虎不在同一地域环境中生活,似乎很难进行较量,就像相声里说的关公战秦琼。在西方,狮子向来有兽王之称;而在中国,兽中之王则是老虎。据说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格斗表演,结果,每次都是老虎战胜了狮子。曾有前苏联科学家试验让两只同性同体形的成年饥饿的狮虎相斗,结果老虎胜出。有的地理学家和动物学家提出:我国云南一带远古时期也有狮子。但为何现在匿迹消踪了呢?老虎奋虎威将狮子逐出了生活条件舒适,方便的山林,将其赶到印度西北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荒漠、草原上去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从地理分布来讲,老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跨过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狮。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狮子最终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狮子与老虎虽同属猫科,但习性不同。在自然状态下,东北虎是绝对唯我独尊的兽王,而狮子则是“社会性”较强的动物,自然状态下为群居,一般每群20余只。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牲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在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还有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黑熊、狼、猞狸、獾、狐。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东北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就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至于孟加拉虎,有资料说,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孟加拉虎,与印度一带的环境有关。在印支一带的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个体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印度曾有20只豺群击一只雌性孟加拉虎,老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了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老虎,与国人奋斗了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的经验技巧最丰富,处境也最危险。 而非洲狮捕食能力相对差,只能依靠群体去伏击猎物,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大型动物如非洲象、犀牛、野牛。在捕猎过程中,主力是体形较小的雌狮,雄狮正面攻击、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的非洲狮甚至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可能被獵狗群捕杀,乃至被豺捕杀。 如果真的硬逼着狮子老虎决一死战,那么打群架老虎或许斗不过狮子,而个对个单挑,狮子休想赢得了老虎,因为老虎在灵敏性、耐力、技巧和体重方面,都要胜过狮子一筹,老虎获胜,这应该是一定的结果。 |
还是大王厉害。不过在草原上碰到狮子不知道谁厉害。 |
点评
差不多体量一对一肯定老虎赢
单挑谁是赢家,下面看实战和数据 一:大小对比 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目前没有异议。 二:生理数据 狮子因为鬃毛的原因视觉上感觉相当大,其实除了鬃毛后和老虎相差无几。剥皮后的狮虎很难分辨,因为颅骨相差不悬殊,老虎的头骨体积略大于狮子。 鬃毛是雄狮的象征以至于被无限放大。生物学上将雄狮鬃毛的作用定义为:雄狮之间实力的显示,雌狮择偶的标准。鬃毛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同时会削弱攻击力。 1 心脏容量 在解剖学中老虎的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这一条非常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质的对手中,它反映了一个物种具有更大的爆发力、耐力和体能恢复能力。 2 嘴 虎狮嘴的张合度都为110度。 老虎鄂部球形肌在猫科中最发达。狮虎的咬合力差别不大,虎略强,虎约450kg,雄狮400kg。 |
3 前肢 老虎前掌是猫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宽约10.5——11.5cm,雌虎约8.5——9.5cm,雄狮约7.5cm。 掌击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是猫科之冠,可达1吨,老虎掌力比狮子大一倍左右。 猫科都有魔爪的习惯,成年后的狮子魔爪的频率有所减少,这和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因此爪子不如老虎锋利。 老虎常被大型猎物从其身上甩落下来、可见其前肢力量不够,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 很难被野牛甩落。 4 后肢 狮子可以半直立,老虎可以完全直立。老虎还会用两条腿走路,蹦、大跳。这些动作狮子都完成不了。 为什么老虎狮子外表相差不大,动作差距会这么大呢? 后肢力量直接影响了跳跃能力,老虎 可跳上2-3米高度,雌狮约1.8米,老虎摸高可达6.5米,雌狮为4.5米,而雄狮几乎不会跳跃。 |
上图啊!我想看美大王!!!! |
点评
楼主还不会上图呢,我浮生有两个贴是大王的美貌视频。
上面是生理上的硬件对比,下面是狮虎在生活实践中的对比,其实就是技巧性的软件对比。 生活习性 1 有的人因为狮子是群居而说其群体战斗力强,狮群强于虎群。其实这种人是根据狮子的实际生活,即狮子的整体意识强来说的,但他们却把另一个事实忽略不计,即狮群在同类打斗中只有最强的雄狮才能决定胜负。 那么狮群会不会把老虎看成同类呢,答案是可能的,因为虎狮之间会发生自燃交配的情况,这在野生动物中只有把对方看成同类才会发生。 2 同样他人说雄狮是靠打斗为生,因此认为雄狮的战斗欲望更强,但殊不知老虎的领地性极强,体型小的老虎队闯入领地的大老虎都会不惜一战,有主场之利的老虎战斗力更强(饭碗的问题)。也就是说雄狮更多的是为配偶而战,老虎更多为领地而战,它们打斗的频率不相上下。 3 雌虎不但要为领地还要为幼崽而战,雄性猫科都有杀死非亲幼崽的习性,单只雌虎为了保护幼崽而和体型大的雄虎时常有打斗,而一群雌狮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就直接缴械投降。虎为独居,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大,雌狮根本无法独立抚养幼崽。 4 雄狮衡量对手的标准就是鬃毛,鬃毛差的雄狮会选择自动退却,而老虎在雄狮眼里就是鬃毛差的狮子,雄虎就没有长的鬃毛,因此雄狮往往会认为老虎不如自己可以一战。 打斗技巧 猫科的咬合力在猛兽中不算最大,但爪子却是最强,敏捷度也是最高的,因此爪子是致胜的武器,而牙齿只是致死是武器。爪子加上技巧,这使猫科成了猛兽中唯一的能独立战胜比自身更强大猛兽的哺乳类(其它只能依靠群体力量)。 1 老虎打斗采用掌击方式实际就是一套组合拳,更多是凭借其技巧极少早早的把脑袋凑上去。 2 雄狮是猫科的例外,他们之间的打斗其实就是在比谁的嘴大,由于四肢力量和技巧 的不足,几乎抛弃了猫科爪子加技巧的优势。雄狮更多是凭借身体和力量,是一种推搡的手法,但我们知道无论是体型还是力量狮子相对于老虎都不占优势。 |
捕猎技巧 侧目反映猛兽具有的技能 1 老虎捕食通常是偷袭,然后是短距离冲刺,它要求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因此如果反映迟钝容易使猎物逃脱,而长距离追赶不是老虎的长处,老虎对付野牛是跳上牛背后紧紧的抓住,更大的亚洲象也是。狮子只能扑到野牛的后臀而且很容易被甩下来,亚洲野牛并不比非洲野牛小多少。狮子捕食是群体合围,主要靠群体力量的拖拽将其扑倒。 2 狮子对较小的猎物采用咬颈对较大的猎物是咬鼻,咬鼻窒息方式比较拖泥带水,常常有到手的猎物逃脱的可能,这反映了狮子的杀伤率。 老虎的击杀成功率相当高,击杀手法也更丰富,有拍断颈椎、咬喉、咬颈等,对较小的几乎直接就是拍断颈椎,对大于200kg是咬颈,这和狮子对付野牛的手法不同但致命率更高,往往是一击致命极少有逃脱的可能。老虎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失误,特别是东北虎。 3 狮群的捕食成功率根据猎物的不同在10——20%之间,老虎的成功率在5%左右,狮群成功率大于老虎但平均下来就有点低了,食物利用率也不及老虎。 狮子是唯一吃腐食的猫科也是单只狮子捕食成功率的一种体现。 4 狮群和老虎都有能力在非常情况下捕杀超大型的猎物。但单只狮子无力捕杀比自身大的猎物,这在猫科动物中其实很少见,估计只有薮猫才是这样,薮猫身手可是猫科之冠,像猎豹一样为了敏捷付出了嘴小的代价情有可原。 |
生存竞争 狮群的生存环境主要竞争对手是鬣狗、花豹、而孟虎是豺狗群、金钱豹,西虎是棕熊、远东豹。 1 落单的狮子生活极为困难,被狮群驱逐的落单狮子一般只有三种结局,饿死、被鬣狗群追杀、被三色豺群追杀。 2 单只豺狗的实力不如鬣狗,但豺群的规模和韧性远大于鬣狗群,不同群的豺狗甚至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孟虎。 3 棕熊是比西虎大得多的猛兽,远东豹在西虎的打压下生存得及其艰难,但和远东豹同种的花豹在狮群的打压下则生活的没那么艰难,可见狮群扼杀豹子的发展能力远不如老虎,花豹被称为生存的最为成功的大猫。 搏杀战例 现在所看到的狮虎斗都是圈养的,准确说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但是可以得出参考结论 1 圈养的猛兽在能力上相比野生都有所退化,但有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圈养猛兽中技巧性越强的损失越大。 如将趋向于力量的熊科和趋向于技巧的猫科都从小圈养,明显猫科的损失要大,同样人类也是一样,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从小关起来,其具有的人类特有技能损失是最大的,这种人只能从生物学上讲还算人,实际和白痴无异。雄狮在于力量,而老虎在于技巧,其损失无疑比狮子大。即使这样圈养老虎的胜率也远高于狮子。 2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现在所有狮虎斗的纪录或视频中,体型小的老虎战胜大狮子并不奇怪,从无体型小的狮子战胜大老虎的战例。 3 在选择狮虎斗的战例中一般更多的是选用雄狮,而对老虎几乎是不管公母一起选,事实上雌虎比雄虎体格上有不小差距,只是没有狮子差别大而已。即便如此雌虎同样有战胜雄狮的战例,雄虎对雌狮就是屠杀,雌狮对雌虎也没有什么胜算。 进化 狮虎出自同一祖先。目前野生狮虎不可能相遇,但在历史上狮子和老虎的领域曾有过重叠,最后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亚洲狮),而孟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在没有人类干扰之前,虎的足迹曾经遍布欧亚大陆,从极寒到极热显示了它们顽强的适应力,而狮子只能局限于热带亚热带。 从生物、地理学上讲热带雨林是地球最富饶的土地,这就是孟虎的生存地带。其实也可以通过美洲豹和美洲狮的竞争来作为对比,美洲豹强于美洲狮是不争的事实,美洲豹占据了南美热带雨林的中心地位,美洲狮只能偏安一隅。 数据列出来之后发现狮子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于老虎,不占任何生理优势的野生狮子对野生老虎可以说是完败。 最后结论:纹身的赢了烫头的。(来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