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区分舆情的性质 舆情可以划分为正面舆情、负面舆情、原本是正面的可能会转向负面、原本是负面的可以引导为正面的。后两者的情况有,但不多。 第二、 负面舆情的处置的几个原则 “三个一”原则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手资料。当出现社会事件可能会产生负面舆情时,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控全局(包括人、信息要素等),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口径。 “线下处置优于线上处置”所有网络负面舆情的爆发都是因为线下处置不到位造成的,所以线下处置必须迅速有效,解决了负面舆情产生的源头,线上的舆情也就不攻自破。 “详说事件经过慎说事件原因”对外发布的信息可以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但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谨慎说原因,避免下定论。 “掌握舆情发布黄金时间”根据社会热点事件的关切程度进行网络回应,第一篇信息发布应是全局信息披露,先定基调;其次跟进的披露可以根据工作进行情况进行,信息发布的时间间隔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成反比,例如涉及天灾人祸的严重事件,信息披露的时间就要越短越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掌握舆论主动权。 “网络舆情的衰退期”,一般网络舆情的变化规律是萌发——发酵——传播——集中爆发——衰退,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72小时就会有新的舆情对前段时间的舆情进行覆盖和转移。把握住黄金72小时处置很重要。 另,舆情应对不仅仅是网络上的几句话,更是线下的一系列处置和后续,这个就不多哔哔了。 提问: 当你所处的单位发生了一件事情,可能会引发负面舆情,现在有多家记者前来采访,你会怎么做呢?请作答 |
就结合自己平时工作和基友的教诲简单谈一谈,非专业,胡说八道的,就是为了赚积分。
[天地无极] 哔哔一下赚积分,谈一谈我所知道的舆情应对处置 ...
玉兔爱吃苗
· 发布于 2020-01-22 13:06
· 510 次阅读
明月松间照N 发表于 2020-1-22 13:24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媒体脾性不同,南方系和北方系不同,长期合作的和没有合作关系的也不同。 但是总的来说, 接待记者其实是个套路…… 前面几个流程大同小异。 第一,体质内得报备当地新闻出版局,一定要请他们派人指导;体制外肯定得报备分管这块儿工作的领导,千万不要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记住,可能会炸的锅不能一个人背。 第二,查验记者证。这个很!重!要!必须得确定他是人是鬼,根据新闻记者证的管理规定,必须本人持记者证才可以,如果无证或者不是本人的记者证,可以拒!绝!采!访! 遇到假记者,麻烦直接打110报警抓人。 第三,记者是无冕之王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能不得罪尽量不得罪。如果是可能会造成负面舆情的消息,一边要安抚记者,一边准备新闻通稿,统一口径…… 嗯,之后的操作就不细说了,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