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样的人会做职黑? 回答:专科学历为主,低收入,心理有一定问题。 单纯的爱与恨是无法支撑一个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抹黑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身上的,但是钱可以。不需要很多,只要高过它之前的收入就行。 选人方面有讲究,如果是主职工作,那么一般会选低收入,长期在网上喷脏,擅长使用黑称,P图,造谣的人群。职黑和脂粉往往可以转化身份,一边吹捧自家,一边黑踩对家。你们可以想想娱乐圈里哪家公司最爱用脂粉,而哪些粉丝最爱和职黑互动,基本就明白了。 如果是兼职工作,一般会选择专科学校学生中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这部分人员长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思想相对普通人容易极端,感情容易被放大,在造谣喷脏时比较没有心理负担,也坚持的更久。而其他心理正常的专科学生,或者本科学生,会更在乎自己的未来及生活,无法将时间浪费在这种事上。 第二,为什么他们不怕被告? 回答:对正职职黑的人员而言,他们做的工作类似于传销诈骗公司的中高层,非特殊情况不会出问题。但一旦被正式起诉,这批人也是罪名最严重的。就看聘请他们的团队会不会出手维护。 对于兼职职黑的人员而言,他们是根本不知道被告的危害。同时正职者会不断给他们洗脑,说不要紧的,国家法律不管这个,对方也耗不起,你看谁谁谁也没出过问题,如果要打官司赔钱,团队都会帮你的。 如果是以前,这些话问题不大。但很不幸,应该是18年开始,因为舆论引导越来越严重,从某些角度而言,已经威胁到了相关安全,所以zf已经开始注重这一块。19年提的次数明显增多,20年会是重点掌控的一年。前几天的事件就是一次预告的交锋。 粉丝遇到职黑,不要慌,更不要陷入撕逼大战,你们只需要做好两步。第一,大力支持和正面宣传你家的作品。第二,及时澄清。遇到的时候选择顶澄清楼而不是进黑楼车轱辘。2020有变化,脂粉还好点,职黑真的不止是赔钱道歉这么简单。有些人刚刚是不是去问过头头了?头头是不是告诉你没关系,继续刚。傻孩子,她当然没关系。人家做脂粉起家,这次被请来做职黑可见人家手腕了得。一旦出事,被推出来的肯定先是你们这种临时工哇。 |
导读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2019年的饭圈,“撕”与“黑”堪称祸首。近期,多家央媒社交账号后台收到网友实名举报,质疑社交媒体平台纵容甚至配合营销号、黑公关造谣传谣,导致青少年网络言论集体失范。 你以为偶像是一种“崇拜”,其实是一场“养成”;你以为粉丝是一种“感情”,其实是一个“工具”。名为“引战”实为“引流”,饭圈的“泼粪”生意如何越做越火?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职黑(职业黑粉)团队“拉踩”“引战”已严重破坏粉丝文化生态,成为一个“黑洞”,不断吞噬青少年精力,引发群体性侵权行为,亟须规范管理。 撕与黑:起底“饭圈”职业黑粉产业 01-10 07:39 阅读 127万+ 分享到 导读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2019年的饭圈,“撕”与“黑”堪称祸首。近期,多家央媒社交账号后台收到网友实名举报,质疑社交媒体平台纵容甚至配合营销号、黑公关造谣传谣,导致青少年网络言论集体失范。 你以为偶像是一种“崇拜”,其实是一场“养成”;你以为粉丝是一种“感情”,其实是一个“工具”。名为“引战”实为“引流”,饭圈的“泼粪”生意如何越做越火?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职黑(职业黑粉)团队“拉踩”“引战”已严重破坏粉丝文化生态,成为一个“黑洞”,不断吞噬青少年精力,引发群体性侵权行为,亟须规范管理。 饭圈正在“黑化”? 为偶像的电影“锁场”,组合中不同偶像的“唯粉”对峙,影视剧男女主的粉丝撕“番位”,控评、屠版、互踩、挂黑、集体人肉、网络恐吓……粉丝群体刷足了存在感,成功出圈,向大众科普的不仅是饭圈新招,更在挑战网络公德下限。 除了粉丝之间“互撕”,“手撕”公众人物更是常态。女艺人迪丽热巴曾被“黑粉”P过遗照,并贴在写有“生的该死,死的活该”的碑上。男艺人杨洋因出演某角色遭到原著书粉的抵制,书粉在清明节当天焚烧其照片、撒纸钱,号称要祭奠书中角色。2019年国庆节期间,两名十几岁的少女受网上营销号的影响,在长沙高铁站拉横幅辱骂艺人,横幅上写着对艺人的侮辱性外号,将网络暴力延伸到了线下。 饭圈互撕不仅吞噬了青少年群体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饭圈的戾气正走向失控、黑化,甚至走火入魔。”有网友留言说,“这些粉丝自从追上一个星,大量时间泡在网络上刷话题,语言、思维方式不知不觉都被同化污化了,在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出现思想偏差,做出不理智行为。”还有网友表示,“在这样充满戾气的互联网环境中,会使有些青少年觉得,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嘲讽辱骂别人是对的,是法律奈何不了的。” 职黑引战有八招 为何饭圈的戾气难以控制?为何小摩擦总会上升为骂战?热搜上的粉丝互撕为何无休无止?这些问题始终让饭圈以外的人们匪夷所思。青少年网络言论集体失范的背后,到底是饭圈这一亚文化圈层的自身问题,还是有其他外在诱因?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职黑是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的幕后推手。 ——看似粉丝擦枪走火,实为职黑下场引战。 为何粉丝如此爱撕?半月谈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个明星饭圈、明星经纪公司和社交媒体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职黑水军的拉踩与“引战”,普通粉丝之间的看不顺眼顶多是“圈地自萌”,很难撕出阵势。 据了解,职黑水军“拉踩”“引战”主要有以下8个套路:压红热搜;购买黑搜索词条;编造黑搜索词条,带姓名“屠”微博广场;多号联动洗脑;炮制黑料发帖评论;捕风捉影造谣;在粉丝圈恶意引骂战;针对部分活跃人士进行网络暴力。 ——看似匿名爆料,实为有意编料。 据了解,一些匿名网络社区正成为饭圈大量盛行的网络谣言传播发酵的温床。其中,最常见的是“兔区”——晋江论坛网络留言区。由于IP随机生成,“兔区”有大量明星团队的职业粉丝,专门编造爆料、挑起争端。然后通过营销号,联动豆瓣,联动微博,将匿名区见不得光的谣言与纷争搬运到实名区,引发关注,例如“求证,八组说XX”“鹅组说XX,怎么看”。 ——看似散落无序,背后却串珠成“链”。 看似各自为战的代拍、职黑、营销号、黄牛背后,其实也存在一张大网。例如,天眼数据显示,在微博上大部分搬运匿名留言区谣言的微博账号均来自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本身也涉及艺人公关业务。交保护费的“呵护有加”,不听话的黑料不断。有媒体爆料,代拍江湖中最好卖的不是美图,而是黑图和可以各种内涵联想的“同框图”。 业内人士分析,职黑产业链的崛起与流量经济不断做大有关。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度重构,粉丝群体购买力与明星商业价值直接挂钩,网络追星行为产生的流量便有了变现通道和商业价值。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流量经济价值超过155亿美元,而职黑产业牟利的方式,就是试图通过各种阴招影响流量经济,从中渔利。 ——名为“引战”实为“引流”,“泼粪”生意越做越火。 营销号为了流量和点击率,会故意造谣、挑事,粉丝对此会进行澄清和控评。如此一来一回之间,为营销号带来数百万的点赞,获得了极高的热度。这样的营销号,聚集起黑粉群体,转发明码标价,少则几万多则六七十万,还可以发起集资筹款,接广告赚钱,甚至在被法院判罚后还能通过集资的方式来凑罚款。 在职黑重重套路与收割之下,在不少网络社区,青少年言论失范问题日益突出。2019年前11个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起诉网友侵害名誉权的案件中,70%的被告为30岁以下青少年,最小仅为19岁。 是监管缺位还是坐享红利?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平台对不当网络言论的扩散缺乏有效的管控。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不能适应新技术迭代发展的新形势,而且现实中不排除有平台跟风炒作,为追逐流量对一些网络言论失范现象持放任态度。 业内人士反映,营销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点,有些平台履行监管职责出工不出力,实际上是在“搅混水”,甚至充当“保护伞”。 “平台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不良秩序的纵容者。他们需要这些混战引发的热度,因此默许这些网络暴力行为,同时打着维护秩序的旗号向每个艺人、每个项目收取‘保护费’。平台稳赚不赔。”一位明星经纪人告诉半月谈记者。 该经纪人多次通过法律渠道起诉职黑,却发现即便是打赢了官司,谣言造成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无奈之下开始自己研究路人号、水军号、广场控评、数据权重等,培植自己的回击力量。 “平台对于发布内容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极易引发监守自盗。”一位头部流量艺人的经纪人表示,如今娱乐圈的“话筒”紧紧掌握在平台手中,操控着粉丝们制造的流量流向,“指哪打哪”。“明星每年不投个几百万很难有‘曝光量’,只能花钱买话筒。希望平台能负起应有责任,不能利用粉丝把场子弄得这么乱。” 北京一名律师周兆成认为,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的利益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及“激励”部分自媒体账号、网络大V和网络不法公司,为吸引眼球、赚取点击、获得广告收入等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种网络乱象,越演越烈,已经形成为了“刷流量”的网络黑产业。更有甚者,赤裸裸地侵犯公民隐私、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敲诈勒索等。 “粉丝对文化工业的意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朱丽丽说,互联网社会将粉丝的力量量化。一方面,粉丝面对平台应有清醒的认知,正视自己的权利,善用自己的权利,反思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平台应有自己的态度、立场和分寸,保持自己的责任感、公共性。 “一旦发现有人利用网络从事不法行为,平台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加大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力度关键要压实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消除网络空间的法律“真空”。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期 |
看到某圈因为某个黑贴,粉丝在里面吵了上千楼,平常安利都没看到这么多点赞的。大粉一直呼吁:遇上职黑不要battle,反而被顶上热搜,应该直接@反黑组。 |
点评
对,对待黑帖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眼神。有些人偏偏喜欢争论,不仅花费自己的精力时间反而还给蒸煮抹黑,哎,有那时间多吹吹彩虹屁不好吗
首楼说的那个“前几天的事件”是什么事? |
点评
同一天半月谈,北京日报还有紫光阁都发了。你搜一下微博。
后来紫光阁还发了一篇关于“非法集资”应援的,感觉开始关注粉圈了。
哦哦哦,谢谢解解
就是我上面发的这片文章,前几天你区有人搬过但没人操宫里
可能说的是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