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是什么时候看已经不记得了,一个人阅历变了,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梁朝伟的角色是非常难演的,阴郁(常年卧底,需要看心理医生),几乎没有表情。从头到尾,他都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不曾大笑大哭,也不曾有什么崩溃抓狂的动作。 所有的表现都是从内而外的。 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 梁朝伟的阿仁,让我想起这个原理。他的眼神,眉毛五官,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就是那一个个细微的申请,让观众品尝到他的压抑、恐慌、挣扎,在崩溃边缘徘徊的失重感。 这部剧把人性刻画得格外沉重,沉重到一句“妈妈,我明明六岁了”,都能戳中泪点,让人泪流满面。 上一个让我难以释怀的是赵寅成主演的电影《卑劣的街头》。但是说实话,论人性的复杂面和矛盾,无间道更加具有拷问性质。 我一直把人世当做一个巨大的熔炉,人就像含有各种杂质的矿体,善与恶交融在一起。不是所有物质都经得起融化萃取的过程,有的会发生质变,有的会量变。最终剩下那个自己,跟当初比,往往面目全非。 阿仁能在黑帮卧底长达十年,除了警察这个信念,就是黄警官。黄警官是阿仁漫长黑暗岁月里,最大的信仰。可能阿仁自己都没特别注意到,他把黄警官看做父亲一样的人。厌倦卧底的他,因为一块生日手表,又兢兢业业开始自己任务。所以阿仁一定会杀刘警官。 让阿仁亲眼看见黄警官死在自己面前真的太残忍了。 从本质上来说,阿仁虽然在黑帮洗礼十年,内心一直都是向善。而一直在光明中的刘警官,其实内心没有离开过黑暗。 等他想回头时,已经是无间地狱。 至于真相。如果阿仁没有找到那份录音,刘警官依然是一个前程大好,屡立奇功的好警察。 ——说点题外话—— 经典作品就像陈年烈酒,喝着上头,久醉不醒。 你还能在里面看到真实的对照。 想起这一年多来所经历和见过的,从梅兰楼到月宫,来来往往,是是非非,大约也能再写一部粉圈无间道。 想起曾经的人,有的人默默做事,最后黯然离场。有的人拿着别人的事,一番表演,收获掌声。有的人出场时一张面具,后来又是一张。有的人嬉笑怒骂,有人继续负重,有人离开,有人加入。 便如那一幕接一幕的皮影戏,看戏的人,说戏的人,戏里戏外,假假真真,谁又分得清。 只为那一二鸣个不平,也得有人信。 |
实在没有可看了,把无间道又翻出来回味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