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斋志异》 上联“忠义孝悌礼义廉” 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无耻下联忘八(王八) 2.《围城》 2.1 每逢它不肯走,汽车夫就破口臭骂,此刻骂得更厉害了。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 2.2 孙柔嘉说方鸿渐:“还是少说几句,留点余地罢,你要吵,随你去吵,我漱过口,不再开口了” 2.3 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3. 李开先《醉太平·夺泥燕口》讽刺贪得无厌的无耻之徒: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4. 清朝年间,一宗室皇族叫爱新觉罗·双富,别号士卿,曾经担任按察使,但贪婪腐败、无恶不作,百姓对之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 有一日,一个人赠给了他一副对联: “士为知己;卿本佳人” 双富看了后,十分高兴,把此联裱好,挂于墙上。 看起来是不是个藏头诗彩虹屁? 嘿嘿~ 其实,上联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士为知己者死”,隐去“者死”二字,暗骂其死期在即。 下联出自唐代李延寿《北史》中的:“卿本佳人,奈何作贼”,隐去“奈何作贼”一句,暗骂其是贼人~ 5. 《大秦帝国》 娼妇处子 “鲁国有娼妇,别无长物,唯一身人肉耳。今卖此人,此人不要。明卖彼人,彼人亦不要。卖来卖去,人老珠黄,却依旧处子之身,未尝个中滋味。于是倚门旷怨,每见美貌少妇过街,便恶言秽语相加,以泄心头积怨。此谓娼妇处子之怨毒也。”――孙皓晖 这是小说里主张纵横的张仪怼孟子的,讽刺的是孟子背后的儒家:儒家从孔夫子开始就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学说,但是没有一个国家采用。 but要注意,这是小说,不是正史,历史上张仪跟孟子木有交集。 但娼妇处子这词儿倒是传开来了……(还看到不少骂孔孟之道的文章拿这个当标题) |
因为他不仅可以不带脏字儿地讽你,还能靠着笔墨广为流传;对象还不仅限于人。
[天地无极] 不要得罪文化人(古今小摘)
喵喵喵喵喵
· 发布于 2019-12-28 23:17
· 750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