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图书馆员也说过类似的话:“所谓政治,就是‘要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于是引申到下一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解析一下,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猜想: 1、革命或者改革,即变化,而变化的内驱力则是现有的力量对比不足以维持相应的利益格局。 2、所谓力量,即能推动变化的人、团体、事物。从这个角度出发,马克思真是伟人,因为他唤醒了沉默的大多数——无产阶级;在这之前,这个阶级不属于力量,所以任何的改革与这群人无关。在中国,过去的农民才是力量,所以没被学说忽悠的图书馆员才如鱼得水。当然,力量得是与期待的变化一致的,那现在,对于要改革的那群人来说,他们的核心力量是谁?他们暂时团结的是谁?谁的蛋糕将会被动呢?是什么让改革的人判断过去的力量不再成为力量的凭借呢?这个我不知道,我只能从结果倒推原因: (1)操作:党风纪律肃整,反贪反腐——政治问题→终归是经济问题(贪腐问题自九十年代就有些成为疑难杂症的趋势,但直到08年四万亿后才获得动刀子的力量) 解释:国家或政党发动改革的内驱力是现有力量不足以维持相应利益格局,所谓利益,实质是经济利益,或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政治利益。在过去,中国以基建和外贸驱动的经济和小民无关(买单的、出钱的与小民无关,这些经济类别也能分给小民汤水),贪腐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 贪腐再严重,也不影响现有力量的对比。08年后,外贸不行,基建力量也被发现无能为力,只能求助内消,于是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才可以持之以恒地反腐,因为,此时的小民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利益的变化,掌握经济驱动力的人变了。 (2)操作:中西部大开发——城市群发展。按照之前的逻辑,中西部大开发是一种希望改变经济格局的操作,包括东北开发,毕竟,大片土地留不住人,不是件好事,不过结局很明显,于是才重提强者恒强,个人猜测,是改革的力量还不足以掰过现有经济格局,这才有的顺势而为。问题来了,假设中央又要推进中西部大开发、东北大开发,什么是可能的力量呢? 哦,图书馆员的话对于咱们小团体的发展也挺重要的,古话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过,图书馆员也不止一次强调过,要重视自己的核心力量,不被 |
今天有看到一句挺有意思的话:“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
[天地无极] 无责任猜想3——敌友论
红瓷绿瓦玉如天
· 发布于 2019-12-18 10:58
· 437 次阅读
老毛有些话很有见地,为什么还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呢?难道不是排除异己? |
点评
wg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我只说一句话,毛仍然是毛,他从来没变过。哎,有些话不方便在论坛说,lx有姐姐说的对,多对比一下苏联,你可能有新发现,还有多看点当时的真实数据,少看点地摊文学似的回忆录。
文革我个人认为是非对错,再过至少三十年看。
这洗脑包。
没有文革,中国可能就会走上前苏联的老路。被忽悠惨了。
文革不只是肉体也是心灵的重塑,跟以往几千年的历史都不一样,不是简单的大清洗,他的地位,没有政敌,只有人民内部的敌人。
身为领导人,没有多方考虑后果,这责任跑不脱
知道怎么回事和能不能找到正确的做法是两回事,正如意图和行为是两码事一样,人的局限性你要一直记得哈。
白毛浮绿水 发表于 2019-12-18 11:02 说心里话,越大越能理解他的做法,包括文革,我是不是红卫兵的潜质2333333 |
其实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文革,只有经历过的才有资格说,总之刀没切到自己身上不疼!去看看八十年代初的文学创作,你就知道文革对那一代人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创伤,不是一句话能带过的!什么叫普通老百姓,那一代的知识分子难道不是普通老百姓吗?白卷英雄,读书无用论不是那个时代的口号吗?到你高考的时候说一句成分不好,没有学校录取你,你经历过吗?看看恢复高考的时候多少人喜极而泣就知道对国家对人民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损失了!陈景润大家都知道,你可知道当年他都跳楼了,上午推导数学难题下午拖出来批斗,精神都出问题了,这不是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