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盖楼,瓜分20亿红I包】,復ず■淛整句话¥OH76Yt0Lz2C¥后咑閞 |
先为自己打个广告,互点次数没有了,可以用劳动换取大家的盖楼吗?
[天地无极] 为我男神日个路——论衡·逢遇篇
coralpip
· 发布于 2019-11-04 14:42
· 561 次阅读
由于篇幅过长,我在这里截取主要内容,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搜索原文。 逢遇篇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故遇,或抱洿行,尊於桀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於尧之廷。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於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 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触上意,故谓之遇。如准主调说,以取尊贵,是名为揣,不名曰遇。春种谷生,秋刈谷收,求物物得,作事事成,不名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为遇。犹拾遗於涂,摭弃於野,若天授地生,鬼助神辅,禽息之精阴庆,鲍叔之魂默举,若是者,乃遇耳。今俗人即不能定遇不遇之论,又就遇而誉之,因不遇而毁之,是据见效,案成事,不能量操审才能也。 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一个人成功与否,和他的才能和品格是高是低没有太大关系。能不能成事,往往取决于这个人的际遇。拥有才能和品格并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成功,才能浅薄品格低劣的人也不一定就会被鄙弃。有的人不具备才能和德行,却偏偏遇到了臭气相投的上司就得到了重用。而有时候明明才德兼备的人也生在了君主贤明的年代,但是偏偏没有得到被赏识的机会,即使再有本事也得不到重用了。而有的人仅仅因为会逢迎上意或者正好长成了上位者喜欢的样子(哪怕是丑陋的样子),也能获得成功。 而际遇这种东西是偶然的,不是自己辛苦谋求曲意逢迎而来,也不是遵循规律就一定能得到的。际遇,就像荒野里的野草,偶尔被摘取,或者在道路中偶尔遇到了一个人,都是偶然的。所以没有遇到机会而不能成功的人,并不能说他没有本事,得到了机会而成功的人也不能说全是他自己的功劳。 说到我们古代的哲学家,除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外,大概大家能想到的就是王阳明了。今天为我男神日个路吧,他也姓王,不过不叫王阳明,他叫王充。 王充是个东汉人,在推崇主明臣贤,贤人愚者会披沙沥金的时代。王充写了一本书《论衡》。出于时代的限制,使用朴素唯物主义的王充,有一些言论显得幼稚可笑,而剩下的那些则因为和主流价值观不符,在后世少有人提及。《论衡》里有意思的内容有很多,有些道理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浅显,但是这本书成书于2000年前,可以说是一本颠覆性的著作了。 |
guihua 发表于 2019-11-4 14:53 朴素唯物主义也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是试图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固定不变的事物,相对于唯心主义。 比如说王充所说的际遇就是一种客观事实,他认为这种客观事实不以人的能力和期望为转移。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特色,至于为什么朴素,因为时代所限,他没办法发展出纯粹的唯物主义理论。 心学也是很好的,但是心学属于唯心主义范畴,讲究此花不在我的心外。这两个人的理论本质上是不同的,但都是伟大的哲学家。 |
coralpip 发表于 2019-11-4 17:08 这跟人类简史中的灵魂发问如出一辙啊。 ……。可算有点我能看懂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