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吴启华话题炸出来了。稍稍吹捧了一下风月片和三级片。 没什么!只是看不惯吹TVB,踩嘉禾。诚然《妙手仁心》是正经的都市职业剧,《玉蒲团》是情欲限制级。但人家班底好,投资大呀! 讲道理,邹先生可比邵爵士出手大方多了。 其实吧,从邵氏到TVB。人家搞的也是产业链,面向大众市场。有点像今日鹅想做的东西。 比如,他们有自己的片场,自己院线。自己搞训练班,每年选秀(港姐)。声优,武师都是自己培训,捧的也都是自己人。自己出杂志,养娱记。操控亚洲影展,给自己的艺人营销影帝,影后。 后来,电影市场不行了,就转战电视。拍综艺。捧出像沈殿霞这类的搞笑艺人,然后再把他们推到片场,反哺票房。(也就是那个时候没什么IP孵化,电脑也不普及,没人玩游戏。要不这套思路是很像的。) 然后这家早期发家,基本上就是靠不良竞争。对家拍什么就跟风拍什么。20天迅速出片,砸更多的钱,服装布景都压过对家,然后把人家路堵死这样。(于妈模式) 市场控制住了,培养观众固定的口味,然后级开始粗制滥造,批量生产。实话实说,你小时候看的那些TVB剧,抛开童年滤镜,整体制作就真的很儿戏。都是流水线上的东西。 邵氏时期的电影也是这样。大部分影片几乎不存在什么艺术价值,之多有点文献价值。 大概从70年代末,邵氏开始干不过嘉禾。本质就是产业链模式的失灵。邵氏搞自上而下,主创都是打工仔。而嘉禾同意跟演员分账。所以他们搞到了李小龙,从邵氏挖角了许冠文。就是这两位在70年代后半程独霸,把邵氏的风头打下去了。 观众喜欢看风格化的东西。但如李小龙,许冠文这类有思想,有才华,能创造个人风格的。的哪里会安于资本的掌控。 其实,我是腐女嗑cp才去翻这些老八卦的。但一路看下去起起伏伏70年。讲道理,你再红,再受捧又能怎么样?不要以为兵可弃,车不可弃。在资本的博弈中没有人能保证永不是弃子。能走长久的都是靠自己的。 叹口气!黄粱一梦二十年! |
本帖最后由 写某人 于 2019-8-20 11:56 编辑
[天地无极] 也谈TVB【没有谁能保证永不是弃子】
写某人
· 发布于 2019-08-20 11:54
· 656 次阅读
鹅的现在这一套整个就是港台和韩国的一套大杂烩,和鹅的其他产品作风一致。只要产品够好,我不太在乎资本怎么博弈。产业链有产业链的优势。但是现在问题产业链搞出的作品都是什么东西,产业链的优势在作品里也没有体现出来。 |
最后一部tvb好像是金枝欲孽? 但是服化道也是真辣眼,幸好大部分女演员用脸或者演技压住了。 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 陈豪辣么吃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男主演! 看到女主非他不可的时候我都想打洗编剧! 劳资不想看美女与野兽啊喂! |
我觉得港剧最好看的时候是TVB、atv五五分时,每个剧都很有风格特色,演员编剧均在线,而且出的剧都非常敢,只有想不到没有不敢拍的题材,等一家独大反而没有多少创造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