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博主关于娱乐圈注水数据的文,时间是去年底的,忒有意思,搬来给兔子们看看。略有点长,我慢慢发 |
因为上一篇主要focus在明星粉圈真实战斗力分析,对数据水分只捡了个最水的和最实的一笔带过,有部分明星的粉丝表示“不公”or“不爽”,也有部分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路人表示分析水分更有趣,那索性这篇就专门分析一下明星数据水分。 同样,在数据分析前,要说明为什么将“转发评论比”定义为数据水分,有人说了,转发也代表了某种形式的粉圈战斗力,我们转发高是我们的能耐,凭什么说我们水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转发的数据是怎么做出来的。没错,转发这种东西,是种在app上设定好,一分钱不花,就可以无限多条的刷下去的数据。一不花钱二不费力。 因此,转发,在所有“做给别人看”的数据中,是顶顶廉价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十八线小流量,靠着星蹦儿几个活粉,都能把转发做到几百万。当然,你如果硬要说app推广得好也是一种粉圈战斗力,我也没意见的。 直观点来表述就是,转发是评论的20倍意味着:你们明明连1万大军都凑不齐,但却对外号称20万,明明粉圈的真实战斗力顶天达到评论那么多,却吹成了转发那么大。因此转发/评论的倍数越高,说明这个明星的“所谓流量”被吹得越狠。 而这个牛逼,有的是粉丝吹的,有的是公司吹的,然而不管吹的主体是谁,都不能改变这个明星在数据意义上水货的结论。是的,不管是把1吹成了10,还是把10吹成了100,都是水货。 说完数据选择,再说一下比较标的,这一次我们选取的是“扶贫攻坚活动”那条微博。为什么不选之前用的那条“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后一次事件中,有部分懂事一点的公司或者粉圈高层意识到了这条微博的敏感性,因此号召大家不要过度转发。 这意味着粉丝or公司造假能力被压制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扶贫攻坚这条微博不具有敏感性,就是一场推广活动,大家齐齐参加,也在内容上保持了一致性。 事实上,一个流量明星进入稳定期之后的转发评论比,虽然高低略有起伏,比如广告博水分就大些,自拍博就水分小写,但在大概率上真的是一个趋同的数据,可见用转发评论比来衡量“数据水分”的方法,是相对靠谱的。毕竟不管是注水还是吹牛,都是存在惯性的。。。 前提啰嗦完,我们正式开始“比比谁更水”的游戏。 这一次我们把“精彩纷呈”的小生放在后面,先说小花。因为刘亦菲彼时在国外拍戏,赵丽颖在“官宣”后暂停一切工作没有参与活动,女星分类就简化分为老牌、新晋、流量。 |
呜呜,图片发不上,不会发,先发内容 女星第一批:老牌流量小花 杨幂、刘诗诗、唐嫣的转发评论比都在2、3左右。虽然有水分,但是真的十分“良心”了。为什么呢?因为85这一批小花虽为流量,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小花”,因为85后小花如果从刘亦菲首次担正(《天龙八部》2003年)算起,至今已经悍然制霸娱乐圈长达15年的时间。 所以她们基本人人都通过二三十部戏在国民那里混了个脸熟,更是几乎个个都有至少三四部国民级的剧目傍身,是正正经经“靠作品起家”,的的确确“有实绩”的,所以老牌小花的数据水分虽略有一些,但比之后面想要盘点的小生,个个堪称良心。 是的,本文所说的“有实绩”指的更多的不是质量的概念,质量差但是受众多的烂片对演员的支撑,未必输给精品。 |
星第四批:两位国民亲儿子 同为亲儿子,这一次,我却需要分开说。首先是吴磊。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成年吴磊”。剥离开童星时期作品,成年吴磊在作品层面,其实只有《斗破苍穹》和《沙海》两部IP剧,以及一部笑话一样的电影《阿修罗》。 阿修罗揭过不谈,可剩下的两部电视剧仍然都是烂剧。前者毁于过时八百年的剧情和特效,后者毁于加戏无度的“张日山”。虽然这一切不关吴磊的事儿,可是“替人受过”本来就是主角的本分。因此在作品的层面,成年吴磊,依然只能算是一个身后只有烂片,还不是爆款烂片的“新晋流量小生”。 而弟弟的高达20的转评比,也佐证了我的言论。这说明了一个残忍的现实,对明星而言,资源和眼光真的很重要,虽然吴磊和刘昊然有着旗鼓相当的“高起点”(强大的国民好感和超越同龄人的演技),但是迟迟挑不出好本子的吴磊,就不得不被迫滑向流量路线。 |
1、“不关哥哥的事,哥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是我们粉丝自己的行为”。且不论为粉丝行为买单本就是流量明星的“本分”,而且数据注水这种长期的行为,如果明星自己不是乐在其中,早就通过粉圈高层去干预了。就好比粉丝给明星塞礼物,塞,是粉丝行为,收,可就是明星行为了,所以,你们送注水数据,他笑纳,不就是这么一码事儿么? 2、“大家都注水,五十步笑什么百步啊”。嗯,诈骗10万和100万的量刑,似乎是不一样的哦。至于为什么和诈骗类比,因为数据注水本质上就是一种针对业内特别是广告商的“人气诈骗”。 3、为什么针对我们哥哥?你不是说了么,有些小流量没几个评论都把转发做到100万了,岂不是更水,为啥拎着我们哥哥说?因为本篇点评的都是大流量,更因为比起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曝光度的大流量。一没作品二没知名度三没有啥曝光机会的小流量,是真正意义的“哥哥什么都没有,就只有我们了”,粉丝只能用爆肝刷数据,为自己的小Idol搏一点关注。 因此爬坡期的小Idol,粉丝的数据造假冲动会远强过已上位的,所以,“自降身份”和小Idol比,无异于承认你们的哥哥/姐姐也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们了”,这是对你们哥哥/姐姐知名度和作品的全盘否定。这个辩论思路,很不可取。 4、说水分就说水分,说我们没作品什么意思?因为明星在娱乐圈立足,所依仗的,左右不过一个存在感。而明星有两个渠道刷存在感:作品&数据,作品层面越硬,数据层面的就不太用也不太希望公司or粉丝帮他们造虚假繁荣。大概率来说,明星自己的能力越强,作品的数量or质量or传播量越牛,数据造假冲动就会越弱。 这就是为什么纯演员的数据水分要比流量明星低,作品多又强的小花要比只有几部IP剧的小生低,有戏拍的已上位流量要比那些啥啥都没有新晋纯流量低。 更有趣的是,这个结论反推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当下流量的数据水分的高低,其实也代表着,这个流量吹得满天飞的"实绩”皮囊下,本质上是个偏向于靠数据的Idol,还是靠作品的演员。 |
这个博主我已经取关了,一直发xz赞他演技,好烦 |
点评:作为今年爆出的两位新晋顶流,蔡徐坤和朱一龙的评论体量分别达到了10w、9w,确实是超越四大三小的“超然存在”,顶流之名说虚不虚。 但是此条微博评论反映出的他们与四大三小间的数据差异,要显著小于他们日常博(蔡徐坤日常博的评论体量在30-50万这个数量级,朱一龙在20-30万),这说明两家数据骇人的主要原因是粉丝尚处于鸡血期,顶流之名说实也不那么实。 而凭借《香蜜沉沉烬如霜》疯狂吸粉也疯狂招黑的邓伦,不到2w的评论数据显而易见的不给力,和前述流量不在一个数量级不说,甚至还输给了同剧男二罗云熙(4w)。 这中间固然有发帖较晚吃了些亏的因素,但该事件长达一天的鸡血期足以弥补这种时间差,比如刘亦菲的发帖时间(下文有图)就比邓伦还要晚,但是并未影响数据,所以,这一场“香蜜之争”中,观众到底是选择了男一还是男二,显而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