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极] 或许

鹓扶 · 发布于 2025-03-29 00:27 · 765 次阅读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月宫

x
刚刚洗澡时灵光一闪的想法
纯属自娱自乐,没有任何来源
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里的“斜”
有没有一种可能,它不是什么通假字
只是因为当时某地的方言就是这么说的?
因为我们家那边“斜”这个语义的有好几个音
有读qi的,比如齐不调调,仅读音这么读哈,主要都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很不正经,像个小混混之类的
有的读qia,比如qia(第二声)gong(轻声),这个意思就多了,一条直线啊、写字版面啊、一条路啊这类斜了、不正,都可以这么说,还有上面齐不调调的意思也可以用“qiagongqiagon”来说
所以我就想啊,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这个“斜”单纯就是方言读音的话正好押韵了呢?
共收到 29 条回复
潜水吃瓜 · #8 · 2025-3-29 11:24:24  回复
本帖最后由 潜水吃瓜 于 2025-3-29 11:26 编辑

说因为可能有方言读“xia”恰好押韵可以说不对,但也可以说对。
不对在于方言作为古汉语衍化,押韵不是恰巧,而是因为保留了古汉语的影子;
说对是因为,古人对更古早的语音读法已经发现不押韵了,于是会把字音替换成自己时代押韵的读音,例如南北朝人以“叶音”读上古音《诗经》。
xia这个发音可能就是上述原因诞生的读法,但其实不用过分关注读音,因为古人已经把押韵和实际发音分开了。

构拟的中古汉语“斜”在唐的官话发音类似ria,但值得一提的是离唐那么近的宋,读唐诗已经有些不押韵了。

宋人写诗、写词需要分开论,写诗用总结唐诗押韵的《平水韵》,哪怕押不上宋人实际发音的韵;写词用宋人实际使用的发音,所以会存在受方言影响押方言发音的韵这种情况。
《平水韵》写诗一直沿用到民国乃至懂行的当代人,而根据宋人写词押韵规律总结的《词林正韵》,这俩总结的韵部就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比如把唐的上平十三元一分为二,发en的和十一真、十二文通用,发an的和十四寒通用。但你看通用的部分会发现很符合现代汉语发音。
比如,唐诗en和an同韵,这在唐诗非常多:xxxxx,草径入荒原。
xxxxx,僧敲月下门。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这两首是唐诗,而宋人陆游写诗仍然沿用,比如著名的那首“我与狸奴不出门”,第二句就是“四山声作海涛翻”

这说明唐到宋,语言发音已经又一次发生很大改变了,变化是按汉语规律发展的,这个不提了,一两段话说不了

总之,同可归为中古音的唐、宋语言发音就已经有差异了,别提说普通话的现代人了,就连也算古代人的清朝大才子也会有分不清的,感兴趣可以搜索“该死十三元”,一个晚清很有意思也挺出名的梗

综上,举“十三元”这个有名的梗是为了说明——唐诗,或者说近体诗,【其押韵是固定规范的,跟当时当地的方言无关。】

说回“斜”
“斜”在《平水韵》属下平声六麻,前面说过,宋人写诗用《平水韵》,写词用实际发音,所以至少到宋朝,宋人对这个字的发音应该都是类似唐音的,比如:
唐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那么“斜”字怎么从唐宋的a变为e的呢?
应该是元代。元的《中原音韵》把唐宋的家、麻韵再次细分为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这时候的“斜”应该类似车遮部的字的发音。比如:
元·马致远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元·关汉卿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但因为细分部分在《平水韵》属同韵,虽然可能读音发生变化了,韵脚却和唐诗“恰巧”一致】,比如:
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所以,xia这个音铁定是不对的,但又确实可以用。因为一样是“叶音”,不过就是中古音“叶”上古音,近古音“叶”中古音,都是向自己所在时代的语言借音

而入声字押韵更是连叶音都难,所以就读普通话没问题,语言一直在发展;用叶音押韵也没问题,古人也这么做,但必须纠正误区,叶音≠古音,方言≠古音

点评

我刚刚去搜了下平水韵、十三元啥啥的,然后,就是一大串数字化韵律扑面砸来,砸的我晕头转向,抱头鼠窜  发表于 2025-3-29 20:22
厉害!  发表于 2025-3-29 17:34
哇,涨知识了  发表于 2025-3-29 16:43
哈哈,“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一个不愿死记硬背的才子,肃顺硬塞到嘴的鸭子飞了  发表于 2025-3-29 15:42
太强了吧,一篇论文了啊,大佬  发表于 2025-3-29 15:24
第一次知道“叶音”,涨知识了!  发表于 2025-3-29 14:26
我第一次听说“叶音”这个词 但是看解解通篇下来大概也能理解 是不是就是读诗的人发现某个字按当时的读音是不押韵的 然后根据格律韵脚找一个能填进去的音 然后这个音就被称为“叶音” 但其实这首诗在写出来的时候 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9 13:31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给解解置个顶,我去申请加精,不然对不起解解这一番科普  发表于 2025-3-29 13:23
鹓扶 · #11 · 2025-3-29 20:05:50  回复
【搬运】月下瓜田解解发到我的安利贴里去了,我再搬过来!

语音流变非常复杂,声音的媒介又不像文字书籍这种静态介质能保存下来,所以很难说的清楚。所以有专门的音韵学这门学科。
国家有语委这个部门,我们只要按着专家组制定的标准读音就行了,普通话就是如今的官话,既然斜定音为xie,那就这么读了,毕竟古音也不可能完全恢复。
而且就“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一句,就没几个字古今音同的,如果穿越,杜牧吟出来时我们都未必能反映过来。上、山,古无舌上音;石,入声;径、斜,当时没有jqx。就剩远和寒2个字,读法也不知能不能完全吻合。
叶音说就是因为没有标准和规则,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就算发扬光大的朱熹自己也只当方便记忆诗词而已。做小孩子的教材推广则不妥,大概教材也是出于这种原因改的。
好在我们的文字很了不起,保留的意思得以传承,读什么音不重要,领会思想和立意最重要。

你看,按叶音说,过去老师教为xia押韵,你叶音为qia也一样读起来押韵,那不同地区的人读为其他押韵的音方便自己记住诗句,也一样可以,一个字会出现无数个读音,反而不利于交流。语言是沟通用的,需要一种约定俗成的统一规则
鹓扶 · #2 · 2025-3-29 00:35:16  回复
嚯,看了下,杜牧在扬州待过的哦
扬州的方言跟我们差不离的
我明天问问扬州的朋友
看她们的“斜”是不是也会读qia
那指不定远上寒山石径斜不是读“xia”而是读“qia”呢哈哈
有解解知道山行是啥时候写的么
我没找到这个写的时间
青枝薄雪 · #3 · 2025-3-29 00:47:44  回复
据说以前念 xia 二声 平仄是能对上的,后面错误读音多了就变xie了

点评

我当年也是念xia  发表于 2025-3-29 14:10
我们交的就是xia  发表于 2025-3-29 06:18
对的,我们学的时候都是教读“xia”,我就是瞎想一下,说不定也不读“xia”,而是读“qia”,笑死哈哈哈  发表于 2025-3-29 01:01
瓜田月下 · #4 · 2025-3-29 01:25:39  回复
不是,古音没有jqx的,xia和qia其实都不对。所以音随世变吧
已注销 · #5 · 2025-3-29 02:10:56  回复
这种现象本来就不叫通假字,因为用的仍是斜的本意,这里一般解释为多音字或者为了押韵的古音

点评

具体记不清了,不过解解你这个猜测还真有可能哦  发表于 2025-3-29 20:02
你们老师说通假字,是不是当成通狭长的狭了,那意思就变了  发表于 2025-3-29 15:58
狂点头,我们那时候老师教说是通假字,但其实我一直挺疑惑这个说法的,因为斜的本意和诗里的含义是对得上的,说是通假字就感觉不太对的样子  发表于 2025-3-29 13:47
兰芷饮溪 · #6 · 2025-3-29 07:24:23  回复
我学的是“xia””
天地不仁 · #7 · 2025-3-29 08:52:03  回复
以前是读XIA,现在改成XIE了!
mumu · #9 · 2025-3-29 12:34:10  回复
毕业多年后才知道有xia……
鹓扶 · #10 · 2025-3-29 13:31:57  回复
潜水吃瓜 发表于 2025-3-29 11:24
说因为可能有方言读“xia”恰好押韵可以说不对,但也可以说对。
不对在于方言作为古汉语衍化,押韵不是恰巧 ...

我第一次听说“叶音”这个词
但是看解解通篇下来大概也能理解
是不是就是读诗的人发现某个字按当时的读音是不押韵的
然后根据格律韵脚找一个能填进去的音
然后这个音就被称为“叶音”
但其实这首诗在写出来的时候
那个字并不一定就读后来“叶”的这个音
至于方言不等于古音倒是能懂,合乎生活常识性逻辑
毕竟要是等于古音的话也不至于各地方言不尽相同了

点评

叶是协的异体字,和谐的意思。叶子的叶是繁体字的葉,简化后混为一体了  发表于 2025-3-29 15:45
我很早之前找过古音来听过,就是解解说的近古音、中古音、上古音这样的演化过程,确实很有意思,我记得有些读音特别饶舌来着  发表于 2025-3-29 14:34
至于声母gkh和jqx的演变,和古代清音、浊音等有关,又是另一个满复杂的变化了。用构拟的中古汉语读诗,你会发现像外国人学说汉语、像某地方言,甚至日语、越南语有类似发音。所以江浙有些方言会有点大佐味23333   发表于 2025-3-29 14:29
果然是这样哈哈哈,再次谢谢解解科普(*^▽^*)  发表于 2025-3-29 14:28
“叶”也就是“协”,读xie,就是协调声韵的意思。使用近古音的人看使用中古音的人“叶”上古音,有的会认为那个“叶韵”的中古音是古代本音;使用普通话的以为近古音的“叶韵”是古音一样,其实都不是本音了   发表于 2025-3-29 14:22
流苏 · #12 · 2025-3-30 21:02:06  回复
我们这边方言读斜qia。
回帖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