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看过这剧(对我来说无聊),这两天刷到了里面有个破产老太太精致讲究的片段(当然我不想说她穷讲究),我很纳闷儿,这老太太之前几十年咋过来的?难不成她没吃过免费饭?没去种过地?没被再教育过?改了个背景好奇葩! |
这个就别讲了,平常说意识形态,其实我的感受就是对普通人和有钱权的我们影视发生的变化最大,而且目前看来不可逆。现在这种都自然过掉文革那段对权贵和富人经历的冲击,对00后说起以前文革这段他们。就像人世间,我觉得这部剧各部分制作最好的,近几年我看过的剧本背景制作最精细准确的。只讲背景80年代后东北部分布景和大部分演员表演和我印象里的记忆能对上类似的(不包括周秉昆的一部分),远超其他的剧。但是里面开头文革部分拍的部分有点失真,演员演的也一般,这里的一般就是和后面部分比视角拍的那个味道不对。虽然我没经历文革,但是我是80年代的人和从小看那时候拍的影视剧,普通人对权贵的视角和心态真的是很普通的平视。同样背景渴望里慧芳一家和王沪生一家的互动,对比周秉义一家和郝省长一家,仰视视角拍的太提前了,其实挺反应咱们社会视角的变化的。本身像人世间跨度这么长的剧,周秉昆一家对郝省长一家的视角其实应该变化很大,里面是有个过程的。人世间创作上自觉不自觉的自动跳过这一段了。类似网上段子日中韩看美军,视角心态表现很大不同。你说的这剧就更不要想了,其实现在有些剧我真的非常讨厌,我能说就是洗白90年代国内富一代怎么吸血国企和民脂民膏的洗白剧,现在网上言论里我也最讨厌的就是水军的富三代洗脑言论,什么人家三代奋斗,怎么跟人拼啥的。md敢不敢晒晒富一代富起来的过程,特别是大富的,99.99%富的不光彩。 |
点评
+1
我之前对上海的印象来自老房有喜(孽债看的时候太小了)里的什么嫂,尖酸刻簿瞧不起外地人,然后我对上海就是:拽啥啊!我住长江头,你住长江尾,你吃我洗脚水!
而90年代去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上海的繁华,而是一种生机勃勃,其实城市也是有一种气势的,拍的是精致里生机和精致里的腐朽,那还是分的清的
我失望的点不是说他们说的把上海拍的繁华。90年代我去过上海旅游,上海一直是国内最繁华的城市,
但是今天上海能一直是国内第一,自然也是因为他们自身优秀的特点。但是我看到的一些评论很打击我对上海人另一方面的好的印象。
但是就我自己来说,我其实对繁花拍成大上海风味可能比上海人还失望。我对上海某些人印象不好,是因为在上海被坑过。
不知道,也许其实可能是因为大众对上海的一些刻板印象吧。其实讲这个想起繁花,那时候头条不少上海不少说就这样,也有说不这样的。
所以这剧原小说本来就是渔村背景,那这老太怎么折腾正常,不知道为嘛改到上海,还吹精致了一辈子,用不完的钱……你钱哪儿来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