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无极] 看完狂飙的来说一说,剧里安欣是真没高光吗? ...
月牙湾
· 发布于 2023-02-10 13:23
· 508 次阅读
看电视剧主视角,真的。 这个剧,安欣这个角色,目前看张译演和别人演,其实没啥太大区别。演技好坏都不重要。摄像头完成工作就行了。这也是张译家意难平的点。因为这个剧他的功能其实就是摄像头。 这个剧视角是一个普通卖鱼的,因为当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一些不公平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些社会不公,攀附了一些腐化的上位者,最后走上歧途,从被压迫的小民变成一个鬼。其实主题是打伞,不是扫黑。伞不抓,黑不尽。所以主讲是高启盛怎么从一个唯唯诺诺卖鱼的,最后疯狂攀附权贵,从被鬼吃的人变成了吃人的鬼,这里面因为上面的伞,越来越嚣张,最后走上不归路,被国家消灭。讲的是这个故事。 好多人误会了,以为是讲一个赤子之心的警察,怎么卧薪尝胆,从一个刚毕业努力的警察,一直忍辱负重坚持正义最后成功扫灭了盘踞当地的黑社会和打掉了保护伞。 这是俩完全不同的视角,导演视角是前面那个,不是后面那个。最后效果可能有偏差,但是你想想剧里面,都不是扫黑专组,里面的人叫教育整顿指导组。就不是以扫黑为视角的,你们能明白吗?讲的真的是人怎么变成鬼,为什么变成了鬼,谁纵容和保护了鬼。是这么个视角。 |
你们误会它的主题了,主题是打伞,不是扫黑,打伞就要写伞这么保护了恶,一些正义的人为啥最后变成了伞,比如刑警队组长,男主师傅,他是因为学历问题升迁无望,这样的升级制度是否公平值得思考的,比如孟,他主管区里工作,区里形式复杂,要尽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里面有愚民,有利用愚民的小基层干部,有黑恶势力争斗,孟为了发展速度,就想不考虑公平,甚至用了黑,这和他好朋友也产生了矛盾,里面后来的公安局长也在剧里点出过这个问题,他觉得自己自身硬就不会有问题,其实这也体现了基层工作的难处和每个执政思考,到底追求效率的底线在哪里,是不是只要能发展经济就可以突破底线。 但是网友看完了吧,一部分人吧无脑爽去了,没有思考。所以现在真的是娱乐至死。 |
月宫慕琼枝 发表于 2023-2-10 13:51 因为你看,他一开始并不是上来就是一个黑,演他怎么残害百姓,反而他是被残害那个,那时候就没有黑社会了吗,也有,一个白江涛,一个徐江,这俩也是黑,后来高也变成了黑,那么怎么那么多黑那,因为有伞,伞不除黑不绝。这就是视角不同,否则应该跟扫黑风暴一样,主讲正派调查黑社会的过程,一点点搜集黑社会证据。这个剧真的不是这个扫黑视角。 |
其实孟的角色被改的面目全非,才造成了这个剧头重脚轻,在我个人认为,孟更像男二,双男主线应该是高启强和孟德海,黑白掺杂,人民和执政者。孟的选择更加引人思考,我是真的接触基层领导的,这个党性,发展,公平,真的真的是一个巨难平衡的问题,每个人都带着脚镣和手铐跳舞。并不是每个领导都腐败,也不是每个领导都高风亮节,每个人都努力的在一个灰色的地方,那么底线到底在哪?如果中国所有管理者都是腐败的不工作的,中国也走不到今天,这东西很复杂很复杂,孟才是值得好好探讨的一个角色,特别有深度,他的艰难选择也是很多基层干部的艰难选择。其实人民的名义才理想化,有一堆赤子之心的干部怎么反腐,其实狂飙这个剧里,孟这个角色,才是大多数时候一个管理者面对的现实。公平和效率,永恒的主题。张居正和海瑞,这真的很难很难说对错利弊的选择,时间地点不同选择一定不同。但是从历史进程上看,张居正肯定比海瑞功勋卓著,但是对于当下的老百姓,那肯定是海瑞更重要。 你回头想想,狂飙这个名字,肯定就不是说安欣的,狂飙指是当地发展卷动了政府的执政者和社会的普通人。狂飙这个词就不适合一个赤子之心的警察。 |
本帖最后由 月宫慕琼枝 于 2023-2-10 14:43 编辑 有深度思考的角度,广电可能也不能让,这探讨到最后可能就变味儿了。孟的角度讨论深了可能不好控制,所以孟的角色被修订了,后面就崩了。这剧安欣事实上,他正常的位置应该是一个讲述者。从他看这两个人,把线穿起来。最后一个角色垮塌了,有头没尾。所以就不行了。男主真的不应该放安欣,应该是孟和高双男主双线。我个人认为是这样。 |
不会,刚开始会有黑社会成长史的感觉,后半段重点就偏向查案这边了,我就比较爱看指导组这边的戏,后边再回忆高启强会有不耐烦的感觉了,应该不只是我个人偏向的问题,剧情走向节奏后面就开始变了。 |
安欣表彰大会那里绝对是高光啊,他的伤也是救犯罪分子留下的。 就是后期指导组破案太糙了,听安欣说一个线索,下一步找到一个人,一群人一堵就抓住了,审问中又发现一个线索,需要找到下个人,循环往复流水账,除了最后赵、何干扰了一下,前面大部分都没有困难,既没有抽丝剥茧的探秘感,也没有正邪对抗的紧张感,不太抓人。听说当年刑侦剧被禁就是刑侦破案手法太真实详尽,成了犯罪分子一比一反侦察的教科书,所以以后都不能详细描绘刑侦过程。 |
谁高光不高光,对我来说不重要,看完我的感觉就是,现在扫黑打腐工作真的越来越难做,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隐秘, 而内部的腐败分子有的并不是那么想做坏人,他们也想做个无愧于心的好人,但是有的人可以坚持住底线,比如李响,比如谭思言,最后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安欣付出了与爱人分道扬镳,韬光养晦隐藏自己低调度日。而坚持不住的,比如张彪/曹闯,一边确实要保护着自己的兄弟,一方面受着良心谴责,不得不伸出黑手,他们不能说坏人,但是造成的危害性也不能忽视。而那些彻底将责任和道德抛之脑后的比如赵立冬之类,则是真正的带着官帽的黑社会,高启强这些不过是这些当官的棋子。 没有身负正义的人的坚持,这个社会最终就会整体全部变成赵立冬式人物覆盖下的黑社会,弱者将没有生存之地,强者也要互相厮杀,谁拳头硬谁多活一天。 |
对这部剧可看可不看,正好近期看了一个up对高启强的解读,高是个伪善的人,表演型人格,无论弟弟老婆其实都不如他自己重要,只不过他会根据其他人想要他呈现的表相去演出来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天生的适合干恶人,没有安欣,当初以那种社会状态,他也会走上这条道 小时后黑社会的剧很多也很残酷,这部总归修饰了这群黑社会,90年代我还有印象,小地方那时候街头混混多,吸毒混黑,逞凶斗狠收保护费,很多工人又下岗生活艰难再面对这群人盘剥,当然这群年轻人最后毁得毁,死的死,家庭都破裂了,害人害己,这群混子就够让人厌恶,他们跟着混的老大又是什么好东西呢,前段时间央视扫黑纪录片,我记得有个人海南的黑老大,在当地盘踞30多年,手下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杀人越货的事,也不过是吃个枪子,福也享了年龄也步入老年,真是便宜了这群人,而他的保护伞呢估计顶多革职坐牢,一把年纪了做不了几年,贪的钱也转移国外了,真是够讽刺的,他们付出的代价太轻了 |
点评
所以我说的才是要探讨的啊,到底为了发展一味追求效率甚至牺牲底线对不对,有些系统的不公平能不能改变,为什么好好的刑警组长变节了。孟的工作困境。经济狂飙的时候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不就是在回头反思吗?
中国建高铁,和日本给印度建高铁,都要征地,你可以考虑一下,高铁是不是利国利民,印度到现在建不成。日本中标方有它的问题,抛开这些,就说征地,中国有没有像剧里面的情况,有没有动用不该有的力量,这样是不是灰色的,有的老百姓确实吃亏了,有的可能也是莽村的情况。那么,到底要不要追求效率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很复杂,中国现在的交通这么便捷,高楼鳞次栉比,当年拆迁问题有多少。是不是每个人不同角度都有个自理由。那么到底什么样叫正常,孟的选择你能说他有错吗?万民请愿书,他做的事儿怎么判定,这东西谁又能说的清那。如果不用高启强,靠正派政府,莽村那地征的动吗? 最后成本要高到什么程度? 用了高启强,那么死掉的那个家属角度,是不是社会黑暗。这东西你咋判断。 |
当然有啊,但男主一没有颜,二表演痕迹很重,经常过犹不及,三角色有些不讨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