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魏晋 ·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就是那个写了《三都赋》于是造成洛阳纸贵的左思。他出生在三国末期,几乎完整经历了整个西晋的兴起和衰弱(西晋一共也就51年的历史)。 左思根据史书所载,应该出身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耕读世家”,父亲做过不大不小的官。当然在“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的晋朝,称之为出身“寒微”,“其先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翻译一下,就是说左思的先祖是从前齐国的左右公子(官职名,齐宣公为其两个兄弟设立左右公子职),因此以左为姓氏,左思的父亲左熹,字彦雍,从小吏做起,因为才能出众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正七品,其实最后做到了太守,正五品)。由此可见,左思妥妥的是个官二代,然而他毕竟处在“上品无寒门”的晋朝,于是即使父亲不大不小是个官,祖上不管怎么样是贵族,妹妹无论如何是皇帝的妃嫔(晋惠帝司马炎的贵人)。左思仍然需要依附当时的权臣贾谧(贾谧就是鼎鼎大名的贾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咏史》一诗创作的具体年份不详,但是在左思的一生中“英俊沉下僚”的际遇是一以贯之的。 《晋书》曰:左思作三都赋,世人未重。皇甫谧有高名于世,思乃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也。后《三都赋》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也就是说当时左思写成《三都赋》,但并不被人看重,于是他去求当时的名人皇甫谧为其作序,皇甫谧看了觉得很好,为他作了序后《三都赋》一炮而红,皇甫谧出身于东汉贵族之家。 左思死于公元305年,他死去的前一年304年北方成汉政权建立,标示着“五胡乱华”的开启,由此为后世三百余年中华大地上的战乱和浩劫拉开了序幕。他死后的第十二年,西晋灭亡,只剩下“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 九品中正制和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值得一说的是九品中正制不是把官品分为九个等级,而是把人分为九个等级,所以才称为“官人法”(官:为人定官)。即考察一个人的家世、人品、才能,然后将其评定为某个等级,再授予该等级相应的官职。 在晋朝,有士族和寒门,士族是指世家大族,即门阀大贵族集团;寒门则指的庶族,庶族是新兴的地主阶级。至于平民百姓,不好意思,那会儿老百姓不算“人”。 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西晋只有51年的寿命,“走了味儿”的东晋也只在战乱和黑暗的政治倾轧中又延续了104年。掩盖在文艺作品中所谓的“魏晋风流”“乌衣弟子”“清俊通脱”之下的,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任王朝中最黑暗的一段,在极端洒脱和超然背后的其实是极度的绝望和厌世。可以与之匹敌的大概只有把人明着分为四等的另一个短命王朝——不过百年的元。 这首诗在我念书那会儿是编写在高中课本里的,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 |
本帖最后由 荼靡晚开香浸远 于 2022-7-10 10:55 编辑
[天地无极] 今日份古诗—《咏史》左思
荼靡晚开香浸远
· 发布于 2022-07-10 10:47
· 309 次阅读
的确,我每当看人说魏晋风流我都一脸懵逼,五石散跣足披发也叫风流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