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梦华录的讨论点,反复强调身家清白自立自强,看不起卖身被迫卖身的底层人。我比较想知道影视剧到底是应该符合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才有批判意义,还是用现今的标准卖淫可耻做妾不自爱才有教育意义? 到底是古人演给今人看,还是今人演给今人看?该不该沉浸式追剧?沉浸的是她们的故事还是自我带入的我们的故事? |
wingmm 发表于 2022-6-4 20:46 感觉很多人经常混淆影视剧和现实,比如包办婚姻制度,制度是错的,但深陷其中的人有无辜的,把痛苦展示出来就有了批判意义,但不是批判身在其中的受害者。比如罚做官技,同样是腐朽的制度,身在其中的人都是牺牲者,现在的人们看到这样的制度才能认识到那是个吃人的时代,不是更珍惜现在了吗! |
点评
现在成了官技也可以生活的这么好,不是挣扎努力用尽才智才能勉强活下来了,还哪有批判意义了?批判的人成了卖了身的“下贱”人了,这合适吗?
本帖最后由 thetdyxhlaw 于 2022-6-4 21:49 编辑 拍出来的都是给今人看的。有的今人就想看古代的故事,有的是今人想看玛丽苏古偶,不都是今人吗?拍出来不就是给受众买账的。但是拍个玛丽苏故事宣传是要呈现个古代的故事,这最低也属于个欺骗吧? 不过电视剧有的时候确实对史实不要瞎编太过,影响其实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有争议的人物。前几天其实本来想在宫里开个贴,想想总结下以前我还有点印象记忆的剧情有点特别的老剧,结果发现看过的觉得特别的还挺多的,就算了。不过回想的时候,搜搜特别的老剧里面,搜出来一个很小的时候看的一个老剧——大内群英,万梓良米雪演的。然后突然就想起来为什么小时候我觉得雍正是个暴君。很大程度我是受这部剧的影响。这剧可以说是把雍正的九子夺嫡那会的传闻集大成的一部历史戏说了。回想起当时这剧里的剧情,里面有雍正夺位不整正。那个杀父修改诏书传位十四改成于四阿哥,满汉不通婚,曾静、吕四娘,隆科多年羹尧、十四阿哥的早期印象都是这部剧来的。现在我还能记得里面有个剧情年羹尧十八道圣旨贬为看大门的,他仍然穿着黄马褂,逼着上级给他磕头大笑的情节。里面为了写雍正的残暴,还有那个恐怖的暗杀大喇嘛集团,那个暗杀的血滴子在天上转悠半天,人头没了,特别恐怖。这剧好像和黑太阳看的时候差不多,可以一起算我童年阴影了。万梓良的雍正里面无恶不作的阴险大反派帝王了,虽然他本身演的很有魅力。反正小时候剧里我就没看过雍正是什么正派人物。小时候清朝康雍乾皇帝口碑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印象里乾隆是风流的,戏说乾隆也算功不可没吧。雍正的口碑直到唐国强的雍正王朝,里面雍正才换一个面孔,雍正的形象又转变了。其实没机会问现在的十几岁的人,也就是几岁看甄嬛长大的人对雍正又什么印象,他们眼里的雍正是不是个绿帽王呢? 不过从我们整个人生看,对事物认识我们确实在发生变化,某个电视剧不正确的影响其实作用不大,但是一旦像教材那种只有一方面的价值观输入的话,那就影响很大。 |
点评
认知也是在反复变化的,孩子越小,洗脑越简单越持久,所以教育重中之重,得小学生者得天下(夸张一点点)
这就是偶像剧,明明白白的偶像剧。偶像剧怎么能让女主有一个,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的人设,尽管女主就是个沦落风尘的妓女,那也得是个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可她为啥有这底气呢,因为人家本是大户人家的千金贵女,家族倾覆才被迫入的风尘,跟小门小户被穷疯了的渣爹妈卖进娼门的,必须得有本质区别,不然怎么配得上男主,懂![]() 我想起了电影,万茜的柳如是,李嘉欣的杜十娘,虽然从电影质感上来说,云泥之别,但身为妓女的女主角,都有香艳的床戏,而且裸身露背戏也都是自己拍的,坦荡的妖娆,浓艳之余又有凄婉之感,这才是主角为名妓的正常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