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林党最大的问题在于作死。例如用货币税替代实物税,用民商替代官商,鄙视军人又对外自大。 在明初,农民收实物税,有官驿,守边疆的话,农民将粮交上去,然后官家组织运输,农民服劳役,一般仅限农闲时的一两天,你自家带上干粮,去里正那里报到,运一天的粮,中午吃自带的干粮,晚上自已回家,反正粮食一天运几十里,已经到下一站了,是下一站驿官的责任了,下站重复上面的行为。运输成本几乎为零,如果不算农民的劳动力成本的话,闲时备,忙时用,粮食这样到了边关,储备起来,用于军事行动的支出。 到了货币税阶段,农民要将粮食换成钱才能交税,上面说过,农民的运粮能力只有几十里,一个粮商出几千两银子很容易就垄断几百里的粮食收购,农民不能到外地售粮,商人尽力压价,然后农民将钱交了税,官家在用兵时,将钱发下去当军饷,军饷是不能吃的,要换成粮,于是一到战势,十万大军购粮,边关粮价涨十倍,这些粮只能由粮商运来(官方驿站让裁撤了,因为不交粮税了嘛,押运饷银派一队兵就行了,不用那么一站一站的传了,李自成就是让裁撤的驿站工作人员),其中的差价也进了粮商的口袋。同时商人在东林党的鼓噪下,不用交税。 银子不同于纸币,不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如果大批的银子到了商人手里,那市场银价就是猛涨,于是农民要用更多的粮食才能换回够交税的银子。而官方取得了银子,实际发挥效能也跌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再往后是百分之一。刚开始平辽东时,关宁二十万大军,一年花费是50万两白银,到了袁崇焕死前,花费600万白银,只能勉强让十四万军队吃饱,士兵养家,想都不要想。而600万白银,已经超过大明财政收入很多了。不得不另征辽饷在农民身上。商人依然免税。 商人们取得了大批的银子修建了高级的会所和书院,供东林党人使用。这些书院不环境优美,典藏丰厚,更重要的是,两茶一饭,免费食用,寒门学子,只要文章过得去,也可以免费进出书院读书。至于会所,更是了不得,高级学生和文章大家在这里读书还有色艺才乐四大全的书女在里面侍候,当然,也不叫妓女了,叫司书,司史,倌人之类的雅称。旧上海到解放前,仍保持着对高级妓院叫书寓的习惯。东林党人对此大加吹捧,因为寒门子弟也可以免费读书泡马子呀,古典小说中家贫才厚的学子和高级妓女的风流佳话哪儿来的呀?平时你个穷小子想进青楼,看龟公不打你个半死。 管吃管喝管操,其实也不比现代商人腐蚀官员的办法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时不时的还请一些超级公知过来讲学,如各地的文人领袖,平时见都见不着的牛逼人物面对面的讨论治国之道,你想读书人能不念商人的好吗? 一方面各地牛逼嘴炮通过书院有了晋级之地,另一方面东林党人有了后备人才挑选和培训基地,尤其是贫寒出身的子弟,更易拉拢,也更可装逼,看我们多不拘一格选人才。 商人们则因此可得到东林党人的朝中免税特权,有了各种战略物资的经营特权,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且有各地读书人的吹捧, 老百姓懂个屁呀,全国有文化的都在说东林党的好,那东林党就是好。 |
东林党有哪些人物?做了哪些事情?
[天地无极] 16年天涯看到帖子,现在可以回味一下
月是故乡圆
· 发布于 2022-03-27 22:04
· 826 次阅读
为什么“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从古至今,中国所谓读书人的出路无非两条:一、当官;二、当幕僚。当官分两种,一种以天下为己任;一种则极端自私,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前一种百姓官,由于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太高,并且还要有业务水平,所以数遍五千年的历史,能找出来的光辉例子都很少。第二种狗官,只求自己荣华富贵世袭罔替,哪管百姓和国家的死活。数遍五千年历史,这种狗官每个朝代都很多。 明亡于救国无能、祸国有功的嘴炮无敌东林党,崇祯遗言:“天下文官皆可杀”就是因为大明帝国和皇帝自己都被狗官集团卖了。 当幕僚,对应现在就是当精英。各种“精英”概括起来,其实只有一种,不论他是为官员谋,为私人谋,都是为了挣钱。谁给钱谁就是老板,老子拿钱干活,其他不管。如果老板的要求是给我想个办法祸乱天下,那么他们就回去写个《动乱中国的几种可行性方案》,Word太单调了,弄个精装PPt先。 当国家无事时,国家权力、社会资源、甚至人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掌握在这些统治阶级、精英阶层手里。但是,当国家有事时,掉头跑得最快,不加抵抗就跪一地的,也是这些阶层、这些精英。 那时站出来为国家仗言的是原来不起眼的屁民,站出来为维护家园而奋勇抵抗的,还是我们这些最不起眼的百姓。 现在问题来了,为何我们的老百姓总是对这片土地爱得这样深沉?即使我们享受不了最丰盛的宴席,即使我们享受不了高级的权利,即使我们总免不了有遇到被权力侵害的时候,即使我们实际上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答案四个字:退路问题。 如果有一天,中国颜色革命了,社会动乱了,我告诉你将会发生什么事。 1、大V如蛮子、开服、石立、志强、欣欣、静静、薇薇之流,他们当中有的人提前一个星期,甚至半年,就会收到CIA通知,然后拿着美国签证从容赶飞机出国。 2、美国精心培养的代理人,就不说马总统、李百度之流了,他们级别好像还不够,但他们会从容地带着全家老少,钻进事先准备好的安全地堡,一边品着法国庄园快递来的葡萄酒,一边欣赏屁民和当局的街头撕逼大戏。等局势差不多了,再跟着他们的主子从豪华地堡里钻出来,然后国外媒体一造势,国内水军一起哄,代理人就此被“舆论”扶上大位。 而广大屁民呢,我们从头到尾只被安排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充当敌对势力色变中国的炮灰。 为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为我们想要安定的生活,想要想岁月静好,吃瓜到老;想要愉悦地刀塔,欢快地吐槽。 而现在有些敌对势力,妄图通过灌输所谓“普世价值”来扭曲我们的三观,他们想用我们自己的手来颠覆中国目前的和平环境,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如果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任由国事、舆论、民意,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等我们清醒过来那一天,亲爱的中国和她亲爱的人民,都已经是敌人案板上的鱼了。 现在有一些糊涂人,不管他们有心还是无意,总讽刺我们说: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且不论,CIA《十戒》的教条之一就是要让中国的年轻人远离政治,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娱乐至死;就说得现实一点。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船票的屁民,洪水来临时,上不了方舟,你就不要在卖国贼们喊着“轰掉大坝,开闸放水”的时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说:我知道闸门在哪儿,我来带路了。 我可以指着神圣的人民币向你保证:到时候人家在明媚的船舱里喝着香槟,你在翻滚的洪水里拼命呼吸。 你管我是不是操中南海的心,请问:阁下船票买到了吗,就紧跟人家推墙? 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只要还想过日子,只要还想为甜咸豆腐脑刷页,就不会傻到去为公公精英背书。炮灰,谁想当谁当,公公精英极尽煽动之能事,有种你倒是自己上街啊,你一腔热血,结果就只是躲在电脑后面敲键盘吗?都想让别人上去堵抢眼,你在后面喊:“冲啊,你们倒是冲啊!”公公们自己傻逼,还以为别人也跟着智硬呢? 兴,百姓苦;然而是生活之苦。亡,百姓苦,则是存亡之苦! 苦和苦是不一样的,中国老百姓不傻,不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谁也别想动了我们的豆腐脑。公公、网特、精英们,自己有了价值十亿欧的船票了,却想没事找事,打翻我们普通人的豆腐脑。我们没有退路,只有站出来保家卫国,保卫豆腐脑。——废话不多说了,咸党万岁,咸党跟我走,麻辣党跟上,甜逆不给他们加豆花,马上开车了,急需老司机,基三电信二区!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无关体制、无关国家,无关教育,这是人欲。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仅此而已 |
撕裂系列二 看楼主帖子一切别太认真,权当听故事了。{历史的真相没人在乎,大家更爱八卦} 大明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的封建王朝,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少粉丝,为他唏嘘不已。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有明一朝,皇族逗13特别多,却没有见几个孬种。大明一朝的灭亡有人特别是知识份子将全部之罪归于崇祯。楼主并不这么看,崇祯最大的错就是信了一群最不该相信的人。大明一朝是如果一步步走向衰落并最终走向灭亡的,且由楼主慢慢讲来。 大明由盛世转衰的标志事件是土木堡之变。而土木堡之变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通过借到杀人彻底改变了大明的权利结构,为浙党全面掌权铺平了道路。如果你有疑问,楼主通过一些细节你再细细回味那场被东林党涂抹的面目全非的历史。 {以下材料出自明朝吧} 土木堡之变的疑点如下: 1.明朝永乐时期,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预备仓之在四乡者移置城内。而且从北京到宣府一路,就有七个大型粮仓,分别是,新开口堡仓、张家口堡仓、西阳河堡仓、万全右卫仓、万全左卫仓、渡口堡仓、李信屯堡仓,储备着明朝的“作战军粮”,这七个大型粮仓皆是由兵部直接调度,但是在北伐期间,七个粮仓居然没有一颗粮食增援“缺粮”的北征军,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土木堡惨案后,代理兵部尚书于谦仅用六天时间,便将七个粮仓里所有粮食尽数运至京城,效率反差之大耐人寻味 2.明军六师从大同往怀来走的一路上,蒙古人尾随追击,为什么这一路驻扎的明军,比如大同的郭登、宣府的杨洪,都没有出来阻挡,而是眼睁睁看着蒙古军队追着皇帝打,不救皇帝,是什么罪,他们不清楚?最奇怪的是,郭登、杨洪等人事后不但没事,反而加官进爵了?这是怎么回事? 土木堡之变明显没那么简单,因为土木堡的点已经在长城以内很远了,而且距离军事重镇宣府很近,但是明军既没有得到瓦剌骑兵主力靠近的信息,也没有得到宣府方面的援助,明军受困土木堡的关键时刻,正镇兵于宣府的总兵杨洪却下令封城闭门,拖延了十五日后才出兵收拾残局。明宣府重兵未损,时间、距离均充裕,为何不出动夹击瓦剌军呢? 宣府兵力在明代前期为各边之冠,正统时宣府驻兵至少有三万人,战马一万余匹,火器充裕(神枪479,神铳2161,神枪4223等等),若再编集镇城附近驻军和东路溃兵,足以组成一支包括骑兵和火枪兵的强大部队。而杨洪手握重兵,却眼看敌军追击自己的皇帝而不救,这是什么行为?杨洪出兵救驾,成,就是千古功臣,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会感激他,回报丰厚;败,他也尽了自己的职责,也会成为千古忠臣,朝廷会照顾他的家眷;而他却选择不救,杨洪难道不知道不进行救援,得罪的不仅仅是明英宗和王振,还有随军出征的武将勋贵和部分高级文官?他们合起来是大明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一旦他们平安逃回京城,追究杨洪的责任,杨洪将死无葬身之地!即使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死了,按理,新皇帝和京城的官员们同样会追究杨洪的不救之罪,杨洪同样会身败名裂!救驾,杨洪无论成败都会得利巨大,不救驾,无论皇帝是否逃回,他都将身败名裂,甚至会株连九族,但杨洪却选择不救驾,如此违背常理的行为,是为什么?而2-3万瓦剌军敢置明宣府精锐重兵于背后不顾,这又是为什么? 为什么2-3万瓦剌军敢置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的杨洪精锐重兵于背后不顾?且包围皇帝亲军数天后,才发动总攻?个人推测,很显然,杨洪的宣府军和也先的瓦剌军达成了某种默契,所以也先的2-3万瓦剌军才敢置明宣府精锐重兵于背后不顾,对明军先包围数天,之后才发动总攻(这并非不可能,杨洪和瓦剌首领常有书信往来,《明史》卷一七三《杨洪传》载:“(杨)洪独以敢战至上将,诸部亦惮之,称为‘杨王’。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太师也先皆尝致书于洪,并遗之马。洪闻于朝,敕令受之而报以礼。嗣后数有赠遗,帝方依任洪而不责也。”)。杨洪不惧怕得罪大明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不进行救援,他倚仗的是什么?有恃才能无恐,杨洪之所以敢不救驾,必有强大的倚仗!最符合逻辑的推测是:杨洪早就算到皇帝、王振及文武官员们根本回不了京城!所以杨洪等人才敢于不救驾。而如果新皇帝要追究他的不救之罪,不仅有朝廷重要官员出面保他,而且还会加官进爵。后来果然是这样,新皇帝想要追究杨洪的不救之罪,果然有朝廷重要官员出面保他,并给杨洪加官进爵。我查到我最不愿意查到的一个人,这个人竟然是:于谦! 起初我对二十万余明军败于2-3万瓦剌军感到非常奇怪,明朝堪称精锐的三大营和蒙古雇佣军战斗力为什么会那么弱?挡不住几万瓦剌军的进攻?这个问题,其实史料早已给出答案,那就是军队长期“缺粮”,试想人长期饿着肚子,明军不少士兵甚至冻饿而死,史载“僵尸满路”,这样的军队还怎么打仗?战斗力锐减是当然的事情,胜负其实早已注定! 而明军为什么会缺粮?前面说过,明朝从北京到宣府一路,有七个大型粮仓,储备着明朝的“作战军粮”,这七个大型粮仓皆是由兵部直接调度,但是在北伐期间,七个粮仓居然没有一颗粮食增援“缺粮”的北征军。明英宗和王振难道不知道有这七座粮仓?好,退一步讲,即使他们不知道,文武百官总该有人知道吧,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议把粮仓的粮食运给“缺粮”的北征军?军队“缺粮”要吃饭,把身边的粮食运过来吃,这么简单的常识居然被皇帝和文武百官集体“忘记”?很显然,不是皇帝和文武百官集体“忘记”,而是编写史书的人故意“忘记”,以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真相! 明朝大军出征,不可能不重视粮草,当时可能多次敦促兵部将粮草运来,但兵部却迟迟没有动静,近在咫尺的粮草一粒也没有运过来。大军由于粮草不足,战争已经无法打下去了,被迫回师,之所以不走紫荆关,而要走居庸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那里离粮仓近,出征多日,已经饥肠辘辘的大军必须尽快解决粮草问题。明军六师去而复回,战斗力锐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草供给不足。而当时兵部尚书邝野随军出战,后方负责后勤的是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又是于谦!这个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关键的地方。于谦为什么没有把救命的粮草送到前线大军?他在干吗?难道于谦指挥不动手下官员?如果是那样,这些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兵部败类为什么没有被后来手握大权的于谦问罪?真相显然不是这样,事后兵部没有一个人因拖延运粮被问罪!而于谦完全可以指挥粮草搬运,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仅仅用了六天就把七个粮仓里所有粮食尽数运至京城。于谦可以指挥粮草的搬运,却没有把粮草运给前线的大军,甚至连提议和讨论都没有,于谦到底在干吗?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可怕的推论了,于谦,是于谦故意不把粮草运往皇帝亲征大军,不,光于谦一个人还做不到,于谦显然得到了留守文官们的支持,否则弹劾的奏章就可以把于谦淹死。留守文官们之所以敢这么做,显然不怕皇帝回来找他们算账,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打算让皇帝回来! 现在梳理一下,瓦剌进犯---皇帝亲征---后方粮草被人故意节流---明军缺粮,战斗力锐减,不得已回师---没有得到东线失守的消息(瓦剌军在东线破关的情报在京城的机关里来来跑了几天才发往前线皇帝那里。等皇帝知道东线破关的消息,已经晚了)---明军归路被断,兵困土木堡---杨洪等人拥兵不救---武将集团覆灭、皇帝被俘。 整个阴谋已经渐渐浮出水面,瓦剌也先进犯,皇帝、武将集团、王振及其派系的文官出征,留守文官故意不送粮草,并联合杨洪等人,杨洪和瓦剌达成某种默契,东线的失守都有可能是故意的(东线的守将不战而逃,而且正好是杨洪的儿子,事后并没有被问罪),东线失守的消息被人为拖延数日,致使明军做出严重错误的决策,结果兵困土木堡,杨洪等人又和瓦剌达成某种默契,使得瓦剌敢于在置明宣府精锐重兵于背后不顾,围攻早已饿的丧失了战斗力的明军,结果7万明军被杀,武将勋贵集团覆灭,皇帝被俘。(皇帝被俘这件事也很奇怪,十几万人都从土木堡逃回来了,而皇帝、武将勋贵们竟然无一人逃回!?宋朝时宋太宗亲征,几十万大军被辽军打的大败,宋太宗一个人骑着马跑回来了,而明英宗和武将勋贵们却无一人跑回来,太奇怪了,不排除有内奸指引的可能!) {引用完} |
这场政变改变的是什么呢?明朝的政治结构是勋贵武将,文人士大夫以及皇权三足鼎立。土木堡之变和浙党创立的巡抚领兵制度则彻底打垮了勋贵武将的势力,导致明朝浙党集团彻底做大,几乎架空了皇权。浙党集团在土木堡之变前就掌握了舆论和行政大权,在土木堡之变后,又掌握了军事大权,可谓一手握着笔杆子,一手握着枪杆子,皇帝都可以随便欺负,平民百姓就更别说了,天下还有谁可以与之抗衡? 了解了这一切,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明朝皇帝为什么会30年不上朝,躲在后宫摆弄木头。实际上皇帝已经成为了傀儡。而浙党在这之后,更是变本加厉越来越过分。 打着不于民争利的旗号,中饱私囊,偷税漏税,致使国家财政逐步恶化。以耗费颇巨为由中止政府主导的海外贸易,更是下令禁海,不准民间开展海外贸易。因为只有这样,由浙党组织的走私集团才能获得天量的贸易收入,没有浙党背后撑腰,内阁阁老首肯,你还敢走私?别人片班不得下海,否则杀你全家。所谓的倭寇,实际上都是沿海的百姓为一己生路和浙党在斗而已,十倭中能有一倭是真倭寇就不错了。而当时世界最强的大明在被浙党折腾将近百年之后,穷的连拨付山海关一百万两的军费都没有,崇祯活活穷死在了北京,而李自成破北京后,用皮鞭生生从浙党京官家中搜出7000万两白银,而在浙党的大本营江浙的钱更是多的无法统计。 那有没有人跟这帮丘八斗呢?有的,明末魏忠贤张居正推动的改革,使大明回光返照,眼看着便能从病床上爬起来了。而这些人,却被掌握舆论的浙党污蔑为阉党。可就是在阉党主政的日子里,万历三大征,解决了边防,打跑了日本保住了朝鲜。同时国库也逐步充盈,整个国家各个方面都开始好转。虽然对他们得个人道德楼主并不敢恭维,但是他们对皇权对国家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大明亡后,自尽殉国的殉主的都是太监。那些平日高喊口号为国为民的大学士呢?阁老呢?在新主子脚边舔着别提让人多恶心了。崇祯之死,死在了相信了一帮最不该相信的人。崇祯上台后重用东林党也就是浙党,开始全面清算所谓阉党。直到崇祯死前,他才终于明白他自己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他秘密的厚葬了被他亲手活刮的魏忠贤,也留下了那句至今为人所熟知的话,文臣个个可杀,该杀。你也就大概知道这群玩意到底有多招人讨厌。 被斗败的“阉党”拉来了饱受欺压的晋党一起投了满清,吴三桂和南明江北四镇一仗未打都降了满清,实际上都是因为对把持南明的浙党绝望透顶,所以借满清的刀对着这帮浙党大杀特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发生在浙党的老窝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中国人第二次被撕裂,而且是撕裂的如此的彻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对方摧毁。 其实这谁也不能怪,历史已经过去不能从来。楼主想说的是,明朝实质上已经资本主义萌芽,而资本的后台就是浙党,东林党。资本没有祖国,也没有人性。资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利润,更多的利润,不惜一切代价的获得。听一个大V说过,地主的财产都是合法得来的,你们杀了地主同样也富不了。其实楼主想说,法是什么?什么又是合法?中学曾学过,法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工具。你合法是因为法本身就是你定的,你怎么又会制定对你不利的法出来让自己违法。你掌握了财富,掌握了权利,还掌握了舆论,老百姓能掌握的能有什么?只有暴力。虽然杀了地主,确实富不了。但是不杀,老百姓的子子孙孙都没有翻身的可能,没有希望。虽然暴力是可怕的,它会摧毁一切,但对于下层百姓来说,他们反正也没什么能失去的了,那么将一切摧毁从新来过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他们,他们得孩子能获得一份希望,翻身的希望。 再次声明,楼主不是地图炮。楼上所说的浙党,晋党之流只是称呼,并非特指哪里的人。希望大家特别是这些地方的人不要以此喷楼主。之所以用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它们活动中心在那里,其实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参与。千万别拿刀砍朕,朕知错了。朕这就回宫玩木头去,再也不上朝了,求放过。 举报 | 46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8) 江南雨后山: 2016-09-24 22:32:45 评论 评论派儿abner:别啊,国不可一日无君。 detelili: 2016-09-24 22:48:07 评论 虽然没根据,但感觉楼主说的很接近真相了,于谦是写石灰吟那个么?要真隐藏的这么深有人格分裂的可能啊 ty_114988897: 2016-09-24 22:57:02 评论 评论detelili:不存在人格分裂,他在为他的阶级服务 18268843904: 2016-09-24 23:08:37 评论 评论派儿abner:每次看到写到明亡史就气得牙痒痒, 18268843904: 2016-09-24 23:15:54 评论 评论派儿abner:关于法,有同感,法要看什么法,所谓的看看它屁股是坐在那方,而且法最终还是由人去执行的,法制定的如何,执行过程也是重点 漫观云扰: 2016-09-25 02:37:22 评论 评论派儿abner:明朝晚期就是晋商集团(北方陆上贸易)和浙商集团(南方海上贸易)之间的恶斗,看到没?这是已经是陆权和海权之争,最后浙商胜出,葬送了明王朝,却养出了几个大海盗……晋商失败投靠了后金,在清朝发展极盛,结果被英国从海上击破,给了浙商复兴的机会,蒋介石是其代表。 漫观云扰: 2016-09-25 02:41:42 评论 评论漫观云扰:尤其是今天,浙商以马云为代表可谓真真切切的挟洋自重。不论是晋商还是浙商,只要一方势大准没好处,因为失败的一方很容易叛变投靠外部势力,这才是最大的危险。 款冬花落: 2016-09-25 13:40:50 评论 楼猪普及明朝史,看完我却只想说,真是不世出的神人!天知道他到底给了我们多厉害的武器! |
问问,有人知道岱岱么?他现在有公众号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