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认可的是市场,而不是内容
在我下载了2个月抖音实在忍无可忍卸载后,深有体会 |
点评
你搜索过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你不喜欢的快速划过就好,不过花钱推荐的没有办法,划过去。
抖音靠自己调教啊,用一段时间后,几乎都是你喜欢看的了,挺好。
抖音推荐给我的全是猫猫狗狗
抖音会越用越顺手,我的都是新闻,我妈的都是养生。
我连续购买了小猴语文斑马英语猿辅导,就给我定位了这些了
我喜欢看黔灵山的猴子,舞蹈,和一个明星,打开抖音推荐的的基本全是这些相关,所以我的感觉还行
抖音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推荐吗
疫情期间下载的,开始都是疫情相关,自从从推广里买了个小猴语文,开始不正常了,什么二胎三胎,多子多福,未婚先孕,各种不后悔,还有女的不断生小孩就为了逃避出去工作,看的我火大,直接卸载了
你抖音都是啥 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啊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我坚持我自己喜欢的,哪怕它被万众唾弃 |
点评
+1
本帖最后由 玉兔爱吃苗 于 2020-5-27 22:47 编辑 通篇市场,通篇无奈,写稿子的和被写稿子的人还没有想通本质的一点。 这些“草根低俗内容”为啥火?说一千道一万,不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 21世纪以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一代代“草根艺术”绕过了长久以来由精英们把持的艺术工业体系,直接与人民形成对话。走到极端,艺术性和审美性可以彻底丧失,一切都指向娱乐消费本身,以供网络狂欢。 其实,大家不在同一个语系里面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如见面心中互相问候一声傻X,然后相忘于江湖就好。 说句不好听的,鉴于我国9亿网民有七成月收入不足5000元,人们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审美初级阶段。 |
桂花树边捣药去 发表于 2020-5-27 23:28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市场,哪怕娱乐市场的产生者是社会精英,而他们的受众,绝不会是工农兵。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电视机的人均拥有量是多少?能买的起电视机的家庭收入至少温饱线以上。但是,广大农村地区连电视为何物都不知道,印象中农业税取消还不到20年。 一部电视剧都能造成万人空巷的现象级收视率。比如《渴望》放到今天还会有如此轰动的效应么? 难道就没有up主吐槽其内核么? 不过是现在的话语权划分,语言力量发生了变化罢了,比如,记录于历史的关于贩夫走卒的世情小说能流传到现在,不过是历代统治者想让人民看到的罢了。不符合统治意志的,早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历史上实际“焚书”之事还少的了么? |
玉兔爱吃苗 发表于 2020-5-28 00:13 记得当年有个地产大佬说过,不是民众选择在哪里住,而是开发商选择让你在哪里住。同样的,所谓迎合市场,就和以前做公号一样,专挑容易挑起情绪的话题,读者边骂边看。 为何牧羊人会突然火? 为何优酷很多老剧有人反复刷? 我认为大众的审美是可以培养,需要培养的,而且观众不是傻子,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看剧时智商比平时高5%-7%左右。 zb不过是利用人性普遍的弱点盈利,而没有站在长远角度。如果所有电视剧都在一个水准,观众也只有从矮子里挑高子。 实际上,电影电视真的就是大众文娱,不是什么阳春白雪。 用某作家话说,你看个小说起码还得认字,看电视剧需要吗?但凡听得懂人话都能观看,跟着剧情喜怒哀乐。 电视就是大众消费。 欧洲贵族是听交响乐,听歌剧。 至于电视,没你想的惨,早在90年代,黑白基本就普及了,我们小时候都是看着影碟长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