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地无极] 有哪些看起来像是装逼的真事
迪士尼律师所
· 发布于 2020-02-15 13:51
· 590 次阅读
然后这是大v的科普 [cp]石家庄的梁助兴在天文圈其实是有一点知名度的。忘了最早是在哪知道他的,似乎是牧夫论坛 (可能记错了),但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他研究的领域我不懂,不敢妄加评价,但看到很多人对“民间科学家”,对发表论文有些误会。从一开始的鄙视到马上跪倒变化有点快。。。废话几句。 1. 和不少民间科学家的志向类似,梁同志的志向是证明磁流体力学中一个很经典的理论是错误的。但和扔开所有物理知识,自己“另辟蹊径”不同,我觉得他的逻辑是找到一个适合检验这个理论的场景,再找到一个特殊目标,提出一个观测检验,再给出了一个得到这个观测检验的更简便的数据处理方法。从纸面看,这个逻辑至少是正规的,是走“科学流程的”。梁同志的一作文章就是最后这一步:观测检验的提出和数据处理的改进。这篇文章是经过正规同行评议发表的。 2. MNRAS,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历史悠久,鼎鼎大名。这是专门天体物理期刊中正经的“顶刊”之一,而且多年来奉行不收版面费原则,深受广大天文工作者(穷逼)喜爱 。在天文圈外知名度不高,而且因为影响因子低,在国内傻逼的期刊分区中很受排挤,这是不对的。 3. 前面提到了,既然是走正规流程,就不能怕麻烦。梁同志的这篇文章是说“如果我们这么处理数据,分析这个观测,应该能够判断经典脉冲星“灯塔”模型的正确与否”。即便这个说法100%正确 (我觉得脉冲星领域内的很多同行不会认同这个看法的),目前而言,距离说“你的模型错,我的模型对”还有很远很远。换句话说,正规发表一篇论文,很多时候只是提出一种方法,一种假说,一个设想而已,并不意味着背后暗示出的想法的物理正确。 4. 好歹也算给MNRAS审过几次稿,总审稿次数也超过10次,关于论文审稿:1. 天文期刊审稿不拿钱,而且小领域,一般都是单审稿人。审稿是为社区服务,但也是一种负担,审稿水平也参差不齐;但科研界的自我纠正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在天文这种数据比较开放的领域。2. 更重要的是,在审稿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考虑你的动机,也不会过多质疑你的假设和引申的,我们只看这篇文章里自身的逻辑是否自洽,数学和物理有无错误,数据处理上有无明显失误,等等。如果你只讨论一种方法,我们也不会说“等等,还有另外99种你没说呢”。 5. 发表一篇论文是挺难的,对专业内的人不容易,对自己做研究的更是。我们鼓励公众参与科研,但一般不会怂恿有“独立想法”的人去走这条路,因为真的很难。如果要走,也最好考虑找个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合作。但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梁同志在很多地方也是值得敬佩的,也是真的有正面影响的。尤其是在和那些除了张嘴瞎说和骚扰科学家什么都不会的比。 6. 正是因为上面这点,我不想过多指责什么,毕竟梁同志不是职业科学从业者,不能按相同的标准来要求。但对未来可能走上科研道路的人,我只想提个醒:千万不要出去说什么“我和哪个哪个知名科学家合作过”,“我的合作者多么有名,曾经做过什么重要工作”,“谁谁谁发文章还致谢过我”,“哪个牛人给我写过邮件”,等等。第一,这和你自己工作是否有意义,是否重要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这只会显得非常业余和没见过世面。不只是业余科学家,我们有些老科学家受限于当年的国情,还会在报告里专门放自己和哪个科学家的合影,展示当年人家邮件里怎么夸我的。。。同样会看得让人尴尬得想把自己隔离掉。。。 7. 说实话,知名科学家里晚年犯神经病拼命发不靠谱论文的,拼命想证明哪个成熟理论错误的 (不想埋汰国内老科学家,闲得难受的可以搜搜Fulvio Melia这个人和Rh=ct宇宙学。。。)。。。比比皆是。无论这些人名气多大,都不是很好的例子。。。毕竟炸药奖获得者来国内卖假药的也是有的。[doge] 哈佛天文系主任Avi Loeb这种身份的人,说奥陌陌可能是外星飞船,一样是要在社交网络上被人用专业知识揶揄的。 8. "独立思考"是的特别好的东西,无论是专业科学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只要想和科学打交道,都必须有而且要尊重这个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再不靠谱的理论,笑过之后也会试着从科学上反驳,而不是从人格和地位上攻击的。但同时,也必须要尊重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门槛之高和专业划分之细。我好歹也是有天体物理博士学位的,但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看脉冲星理论,我的水平也只在本科难度。和公众科普一下还可以,想加入专业讨论还差得远。所以,无论是专业天体物理学者,还是像梁同志这样的业余天文学家,想跳过大量基础学习,参与其他领域的专业讨论,多半是不合适的。 9. 【这段我记错了,经提醒,这个系统只是和拿诺奖的那个系统近似。。。果然还是外行了】脉冲星也好,中子星也好,依然在吸引着大量科学家,因为其物理意义和科学应用,有各种地面脉冲星时序阵列(PTA)观测,以及像NICER这样的空间实验来观测他们。目前PTA对脉冲星的观测限制几乎可以说是天体物理里面最精确的(图二,来自NanoGrav数据发布);而NICER这样的实验已经可以试着去重构一颗直径十几公里的小小中子星表面的温度分布了 (图三)。这个领域依然如此受关注,如此活跃,能够支撑非常先进的观测,如果脉冲星的基础模型,甚至其背后的基础物理有错,应该是不会被科学界忽略掉的。请放心。[doge][/cp] |
高手在民间 |
赞!高手在民间 |
那个前阵子打脸hx的zh的那位真后代也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