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个帖子,有的解解表示资深腐女快被现在的环境搞得崆峒了。结合我之前的看过的文章,想跟大家聊一聊我是如何接触到腐文化。 “腐女”一词来自1980年代的日本的漫画界,指对BL作品情有独钟的女性读者,典型形象应该就是日剧《朝九晚五》里的女主同事,白天是正直朴素的英语老师,晚上一个人看BL漫看得两眼放光满面春光。 楼主即将而立,因为儿时网络并不普及,大学之前完全不知道有耽美这回事。甚至大三有一次在教室看《黑执事》,我一男同学看见了说:“原来你喜欢看这种!”,我都莫名奇妙,现在想来他比我懂,我只是因为画风合眼缘随机看的。 认识到耽美是后来一闺蜜的科普,问她要好看的小说,反问我忌不忌耽美,刨根问底,终于了解了。还记得她给我推的小说是《青莲记事》,其实是一个女孩子穿越成了男孩子,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耽美文学。当时看过就完了,并没有迷上耽美文学,也没觉得和BG小说有什么区别。 再次接触就是广播剧了,研究生时期顺着某喜欢的BG小说意外知道了广播剧,后来又知道中抓。因为质量太参差,还有坑的太多,听过一段时间后就不听了(这期间听了《镇魂》,只有第一期,为补剧情看了原著)。 那时候国内影视剧开始有耽改了,我知道但因为不是特别好这一口,什么《上瘾》还有一个主角很丑的古装网剧(我印象中那个古装嘲得很厉害,耽丑貌似就是那时候叫起来的)都没有看。一直到2018镇魂大热,我正好有优酷会员,又挺喜欢原著的,就顺便看了,同时也把同期的SCI给看了。我喜欢SCI,赵爵特别帅! 就这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耽美题材我都沾染过,但又都很快放下了,不混圈,没有接触到很多负面信息,对腐女的印象就真的还挺好的,觉得她们挺有才的,配音啊,剪辑啊,条漫啊,各种“兴趣小组”搞得风生水起。后来割割让我成了一个吃瓜路,在天涯和月宫混得这一年多,才了解到一部分腐女的疯魔。但总体而言,我并不排斥腐女文化。 |
[天地无极] 正在被网络消解的腐文化
兔子保卫萝卜
· 发布于 2020-01-07 20:50
· 728 次阅读
看过相关报道,一般来说,腐女文化能够受到女性观众认可有以下几点原因: 1)追求纯爱的心理。腐女们认为 ,男男之间的爱情不受繁衍本能的影响,不掺杂任何琐碎的因素。归根究底 ,追求的是一份真挚的感情 ,可以跨越年龄 ,超越性别 ,甚至不论种族。 2)置身事外的视角。在看男女的爱情故事时 ,一些女性会不自觉将自己代入剧中的女性角色或者将剧中的女性角色当成对手,这一点让她们很不舒服。而观看男性间的爱情故事时,剧中人物的感情就和自己无关,自然不会产生争抢的想法。 3)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男权主义色彩浓厚的文化模式,女性长期束缚于“男尊女卑”的现状。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不喜欢传统电视剧中柔弱需要依附男性的女性 ,尤其不满女性长期以来处于被观看、被评价、被消费的现象。电视剧中的“腐女现象”则是将男女位置置换 ,由女性担当欣赏者、观看者、消费者 ,男性成为了被观赏评品的对象。女性观众在对“男色”消费的这一过程中,也报复性地物化了男性身体,表达了对主流话语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抗和质疑。 |
然而,网络的加速发展,在推动影视剧中“腐女”亚文化的传播的同时,但是也使其对抗主流文化的内涵受到损害。 腐文化不等于同性恋文化,这种亚文化植根于网络中。其形成 ,是女性主义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得到大众认可的结果。“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如今的网络环境已然将要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影视剧中“腐女”亚文化在网络上从最初的论坛文字传播、图片传播到现在发展为小视频等动态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女性进入到这个群体。但是网络传播方式的碎片化、片段式,根本不适合深度思考,反之意味着网络的娱乐化特征更为明显。影视剧中“腐女”亚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呈现出“段子 + 图片”“段子 + 视频”“配乐 + 视频”等形式,这些都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感官刺激,例如电视剧《青云志》中林惊羽在张小凡不开心时的暧昧关怀,电影《让子弹飞》中葛优对姜文说:“你是要杀我,还是要睡我”,《道士下山》中两个男人滚草地的画面等,这些桥段经过精心的编辑和制作,再配以音乐和解说,充满了“搅基”味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的在几小时内就迅速霸占了微博热门话题、沦陷于微信朋友圈、抢占百度热搜等,表面是这种被疯狂转发上万次的狂欢景象,实则是满足于一种虚假的胜利,忘记虚假繁荣背后的思考和反抗。 |
同时,腐女文化的盛行也离不开消费文化。 电视剧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传播手段,它同时也是消费品,必须符合当代消费者——女性的审美。男男CP 符合了女性对男性的构想 ,获得了女性想要的一种男女平等。但是,消费文化正在收编腐女文化。“腐女”这一群体大多数都是年轻女性,她们又是社会上的消费主体,所以,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借助网络渠道“销售”符合“腐女”审美和价值观的元素。这些商家以男男之爱、性爱场面、型男帅哥等“腐”元素为主要卖点,大肆在网络上渲染“腐”噱头,进而获取“腐女”们的点击率、关注度、下载量等,以此来谋取高额的利润。这样一来,在网络的“帮衬”下,影视剧中腐女”亚文化在消费和娱乐的收编下遭到扭曲,消解了其原有的抗争性。 消费文化对腐女文化的收编,娱乐至死的营销,使得腐文化虚假繁荣的背后,其对主流文化的抗争意义被扭曲,也许就是原来的资深腐女们现在表示崆峒的原因吧! |
八面修罗 发表于 2020-1-7 21:00 简而言之,腐女文化的出现其实是女性地位提高的产物,其背后是对男权文化的挑衅。但现在因为惦记女性观众口袋里的钱,男色消费市场越来越泛娱乐化,以一种博眼球的方式出位,慢慢不再有人记得反抗主流传统男尊女卑文化才是他的意义。(甚至有的腐女出现了仇女的征兆) |
兔子保卫萝卜 发表于 2020-1-7 21:12 并不觉得腐女现象的出现是女性主义兴起对男权的反抗,更觉得这是男权的映射。腐女,好吧为了客观点,大部分腐女不关心自己的存在,也不关心同性的其他人,只关心男人的存在,所以一些耽美作品里甚至一个女性都没有,她们消失了。如果说是对男权的反抗,那女尊作品更明显吧。 |
liu451 发表于 2020-1-7 21:23 文中解释,首先这是一种男女位置置换。女性担当欣赏者、观看者、消费者,男性作为被观赏评品的对象。其次,置身事外的视角不会产生代入感,从而不会感同身受共情,让部分腐女感到舒适。我同意女尊也是女性地位提高的产物。 |
好吧,这回又轮到女权了。。。 1,男男什么时候是追求纯爱了,明明是仗着男人生不了孩子,zuo完ai没有后遗症,不怕有人突然抱着孩子来找他当爹!而且男男之间患AIDS的几率更高,难道说他们这是生死与共的爱情? 2,置身事外的视角?上次在老家围观了天籁纸鸢过往bl小说的楼,好像哪本小说的攻被lj了,腐女们现在提起都还在骂呢,既然两个男人爱情无关,那一个男人被j,这群女人在气愤什么? 3,对男权的反抗?这个才是真滑天下之大稽了,我现在身边碰到的腐女,基本都一个思维,那就是男朋友或者老公出轨女的,就是找小三,得撕了那个男人和女小三,但是如果出轨的对象是男的,那就不是小三,甚至还要围观他们谈恋爱的过程。。。这tm不是bt吗?最后女人都去为难女人,反而对男男之间的所谓爱情跪舔,这就是你说的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抗?! |
本帖最后由 angelandfay01 于 2020-1-7 22:32 编辑 跟腐不腐关系不大,腐文化二十年前就很兴盛,互联网让这声量变得更大,公众的接受度在提升而已。 没必要搞得洪水猛兽,隔壁日本腐那么多年,没见要死要活的。 凡事不了解,非要搞对立,互相憎恶,反而是种不好的文化。 腐女跳得高,但还有更多跳得高的亚文化根本不会被注意到。 互联网时代流量太精贵,腐圈天生能给业内带来免费热度,不CUE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确实十多年前就看到网上有对腐女大加挞伐的贴子,上升到亡国亡种的程度,今日看来,其实还是我国青少年性压抑的一种释放吧。 |
angelandfay01 发表于 2020-1-7 22:26 说实话,我当初入腐圈是因为漫画的画风和小说文风都有一种朦胧的唯美,根本没有想过其他事情。 |
吃瓜停不下来 发表于 2020-1-7 22:25 同意你,腐女给自己戴个反抗男权,女性主义的高帽也不看戴不戴的上,脸大的很。事实上,女性在过去一直被局限于家庭,所以女性主义,或者女权运动是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存在感和参与度开始的。而腐女,一开始就致力于消除女性的存在感。现在,一些人自称可以消费男色,所以是反抗男权,但是你有定价权吗,或者定义男色的权利吗?没有,那不过是韭菜而已。我们把目光放在娱乐圈,可以看到这种腐女现象其实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女性演员的生存空间,一些原本属于女性的代言被抢,而属于男性的那部分却抢不过来;耽改剧越来越多,女性角色的存在感越来越边缘化。你说腐女现象是女权兴起,但是获利的确是男人,这种女权不要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