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咖啡上瘾的人会在家里自备存货, 但和奶茶的基本不太会自己家里做,而是外面买的多。 破除万难出门买奶茶的概率绝对比买咖啡的概率要大得多。 在上海咖啡的地位类似于可乐、粒粒橙,你会拿可乐粒粒橙当做装逼的工具?我觉得你不会,同理,上海正常人也不会拿咖啡当装逼工具。 2、上海基本没有喝红酒的喜好。 特意出门端红酒杯这百分百是在做秀。 端杯可乐我甚至都觉得稍微能理解一点点。(虽然也很奇葩,但红酒绝对是奇葩中的奇葩,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3、黑胶。 在上海黑胶比红酒更加没存在感。 4、虽然上海人吃白斩鸡确实是以三黄鸡为原材料的上佳选择, 但我作为本土上海人已经快十多年没吃过三黄鸡了。 上海人没有三黄鸡照样可以过上十几年快活日子。 5、上海已经没有上海老虎帮了。 陈良宇之后上海本土势力这些年早就被中央清理了。 上海重要吗?上海不重要。香港是怎么没落的,上海照样可以死亡。 死掉一个上海,国家政策倾斜,照样可以再另一个城市建设一个经济金融城市。 6、因为上海掌控在国家手里,所以上海确实是全国的上海。 因为国家并没有在全蓝星做大,所以上海肯定不是全蓝星的上海。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句假话,是睁眼说瞎话,但是为什么还要这么说? 要么是真实的原因不能说出来,要么是意有所指、别有它意。 但肯定不是“上海居然觉得上海很了不起”。 7、新浪热搜要怎么冲上去我想大家都知道,除非是真社会热点否则都是买的。 但咖啡红酒黑胶和三黄鸡,本身都不具备吸引大众眼球的地位, 所以有些热搜是怎么上去的? 20年以来这些奇葩事从来没暴露在舆论中,为什么在上海疫情期间这短短地30天内在舆论上引起风暴? 我就是怀疑这些是有预谋的,而且策划人最后一次离开上海至少是在15年前,因为它的策划内容至少脱节上海的实际情况15年。 |
1、上海人喝奶茶的比喝咖啡多,
关于上海的“传说”,的确有不少是臆想出来的。就有点梦回30年前的“人们心中的上海”。不知说什么好 |
本帖最后由 持久骡zephil 于 2022-3-27 17:05 编辑 疏影横斜水清浅 发表于 2022-3-27 16:46 农业城市想要换是很难的,因为每个地区的土地不一样不能种一样的粮食。 工业城市要是很难的,因为厂房生产线工人不是说般就般的。 但是金融城市不一样,金融是虚拟的。 上海周边的城市原则上都具有接手经融城市的可能性。 香港算什么?是易耗品。而且还是快要进垃圾桶的易耗品。没有人会在乎一个快进垃圾桶的易耗品在狂吠什么。 上海算什么?也是易耗品。 就,你从哪里觉得我觉得在给香港唱挽歌?在怀念香港? |
我能相信老百性不会,但shzf呢,现在骂的也是zf,死活不承认建方舱,对叫集中隔离点,他们干出什么烂事我都信…下面是我关注的一个汽车博主发的 上海不是很能的吗?上海不是不允许有任何负面的吗?每次我发上海的“负面”,都会有上海警方联系我删博。车祸新闻不能发、上海消防已经通报过的火灾不能发、限速30的道路开到130警方说不是飙车要我删 等等…… 这些都是事实,所以他不能来抓你,他只能通过不断的电话骚扰来让你删微博。每次我不配合就会换个女领导给我打,每次女领导来电话我再不配合删的话这位女领导就会提高音量自说自话,他说完了就直接挂电话,根本不听我说的话,也不管我说完没。骨子里有股莫名的傲气… |
1.产业资本扩张的诉求和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贪婪是资本主义经济内生性的矛盾,而不以“国家”行政命令而转移,不要把政治制度“拟人化”,因为“拟人化”的最终走向是“情感化”和“意识形态化” 2.香港今天的命运走向不说和上海一模一样,至少说是南辕北辙。 1949年以后的中国得以无原始资本积累而开启现代化并且最大程度的抵消主权负外部性的影响取得现在的发展成绩,靠的不是飘渺的“意识形态”。而是生产资料的“公共性”。 全国土地国有; 全国七成金融资本国有; 把持重要生产资料的企业七成国有。 以上三个基本才构成了中国发展不同于其他解殖化的“新兴国家”,这一切,非一人之功,非一地之功,非一时之功。 3.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立法体系和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系都决定了在面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时候最先顶上的不是矮个子。“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委屈和“世皆负沪良多”的幽怨都是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作为上海的一个分子,能够做的,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情,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多的事情也做不了。 4.遥想当年武汉人民面对的网络精神压力,现在上海人民也可以释然,这是互联网社交世界必有的流程……“风水轮流转,今年到你”。该来的还会开,该走的都会走,上海将始终是一个客体存在。(在不改名的情况下) |
点评
这个要看上海能抵御多少各方资本的侵蚀。如果国家力量能抗得过就没问题。最坏情况,第2个香港。
本帖最后由 铜锣烧 于 2022-3-27 17:15 编辑 解解想开点,哪个地方没点黑。 但是我很好奇啊,为什么这么讨厌上海啊,有的还很讨厌上海人。 首先我觉得,仅个人观点,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土地是不会有这种厌恶感。就像我,就算平时无感,但是真的看到人说的时候,会难过的。因为他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对她有感情。我会想告诉大家他美好的,值得肯定的地方。 然后我好奇为什么对上海的厌恶度那么高,是在上海被伤害过么,不然对一个没真正接触过的城市怎么恶感那么高。因为那些什么传说中上海抠门,小资,人均高高在上,看不起人还是啥的么。 |
点评
也没有讨厌吧,我读书的时候还很想考去上海的,后来他们说上海物价高,不喜欢乡下人,现在我都是经过虹桥机场或者高铁站去苏州或者杭州,上海市区没进去过,怕讨人嫌。这次也是希望上海人民安好,都是一家人啊。
怕上海变成香港,不是讨厌上海,至少我对上海不会厌恶的,就是怕上海成为某些变质的开端而已,楼主还提香港,口气还很兔死狐悲样,我真的服了
有一部分是职业挑货,就是到处挑,俗称五十万,有些是真的被少数上海人恶心到了,甚至是被上海的某些操作损害到了,还有一部分就是键盘侠,借着网络发泄。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针对的上海领导,只不过一般表达时会
铜锣烧 发表于 2022-3-27 17:12 在我的印象里,很久很久以前,应该是1990年之前吧。 有一个有很名气的、家喻户晓的说小品的人,在春晚的节目里就是以嘲讽上海人作为卖点内容的。 我已经忘了他是谁,也忘了具体是怎么嘲讽的,因为毕竟年代太久远了。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交通不发达,全国各地的流动也很少,所以绝大多数的全国各地的人其实都没来过上海,没见过上海,没和上海人打过交道,也不了解上海, 但是他们对上海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个春晚小品。 全国都在跟着嘲讽你,但是你不可以反驳。 嘲讽上海也好,讨厌上海也好,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精神需求。 |
网上看的,不知shzf是不是在瞒报 [cp]我外婆今年100岁了,因为年纪太大,出于对外婆的健康考虑,更为了便于有质量的照顾,长辈们决定送她去了一所相当规模的配备医疗设施的疗养院,每个星期长辈们会轮班去探望。因为疫情,疗养院在月初就通知禁止不必要的探访。 就在昨天晚上,接到疗养院通知,说我外婆呈新冠阳性了。准备当晚移送外婆去周浦方舱医院。我妈一晚上没睡等待前方消息。而今天舅妈传来消息,说疗养院已经因为新冠,去世了很多老人,有些去世的老人因为没有家属接应,只能暂时陈尸院门口马路边。长辈们分别打电话去疗养院,回电话的医生说,20几个医生只剩下5个是阴性的,让我们给他们时间处理。但是老人们生活不能自理,护工也一定有阳性的感染者,我家的老人怎么办?……家中长辈们心急如焚,但是因为不准探望,让我们束手无策。难道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这一条路吗? 疫情以来,我们都有配合着该躲的躲,该回避的回避,该查核酸的查核酸…真没想到临了,家中老人会遇上这事。[泪][/cp] [cp]:我是当事人,我的亲身经历。外婆住在三三公路5020弄东海老人护理院,20区南面病房。现在还没有转移去别的地方。[/cp] |
铜锣烧 发表于 2022-3-27 17:12 只代表我个人,原因很复杂。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化和移民城市(不是什么专业术语,就是个意思),海派文化是很独特的。上海人从来有一种很朴素的商业思维,用上海人自己的话来说,亲兄弟明算帐,救急不救穷。若只是老乡情分,你该给我五块,我饶你五厘,再多没有了。同时,因为受限于这种商业思维,上海人答应人家帮忙一般很谨慎,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轻易不敢应话茬。在上海人的一般思维里,答应帮忙的这一刻契约即达成,就对对方有了责任,若办不成事这是很“坍台”的,坍掉的不只是面子,还有信用。并没有我先答应了你,成不成不保证这样的说法。即使这样,上海人答应别人之后还要补一句,我去试试,也不一定能成。在帮人的时候还要先划个权责,这在别的地方的人看来也许失了热忱。总之上海和很多地方习惯的交浅言深倾盖如故立马拜把子下一刻就要两肋插刀都不太一样。并不是上海人没有倾囊相助,一口话全都说明白的时候,但是这种情谊在上海是要经历非常多的考验后才能达成的,期间要长久考验对方的人品甚至能力,现实证明能经过考验的人很少。这种“分寸感”是相互要求的,上海人以此求诸己,也以此要求别人,一旦有人过界,就会被认为“不懂分寸”,进而会认为该人“占便宜成性”。这就是小气和斤斤计较说的由来。所以在有些人说上海人小气和斤斤计较的时候,上海人却会觉得“这是想占便宜没占到”才说的坏话,于是两边都很委屈。 而在一个特定的年代里,这一切的相互看不顺眼会被最终归因到一个点上“穷和富”。上海人不帮忙是因为嫌弃别人“穷”,是已经为他们“有钱”。于是在某个有钱=坏的年代里,上海人就和坏划上了等号。一切只是因为独门小户的城市生活理念和乡里乡亲的农村生活理念不同而已。当时因为城市居民少,大城市更少,上海才尤其特殊罢了。种花家经济腾飞的太快了,四十年城市化进程已经很高了,但是旧的印象和观念还没有抹去。 |
本帖最后由 zxcv123 于 2022-3-27 19:20 编辑 其实大部分人是对上海政府不满,防疫政策是他们搞的,发现问题还不调整。上海咖啡热搜要么上海方面推上去的,要么微博推送,不过这个热搜真的是步臭棋,还上了两次。对于上海百姓,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担心的,但是网络上部分“上海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就让人很反感,至于这些人是不是真上海人存疑。上海领导不作为叠加一些奇葩言论的“上海人”,让部分人对上海领导的不满转移到了对上海人的不满。不过很多人还是嘲上海领导和上海的网红医生 |
点评
我超讨厌上海那个网红医生,天天跟蚂蚱一样在网上跳
本帖最后由 月宫慕琼枝 于 2022-3-27 21:54 编辑 都冷静吧,东北常年被污蔑,我们说啥了,有啥好委屈的呀,东北共和国长子为了全国工业做了多少牺牲,现在南方都不承认东北做过贡献,南方系报纸常年污蔑我们,我们也没哭唧唧的闹啊。前四十年我们支援全国,改革开放南方发展起来了,我们也没骂过南方兄弟没念旧情啊。我们一直被黑都四十几年了我们也没跳脚啊。过自己日子,互相守望相助,中国人传统美德都捡起来。 另外也讨厌地图炮的人。现在城市化,有多少城市一大半都是外来人口,土生土长的又有多少一点没混血的。上海也有东北的爱吃大蒜,也有四川的爱吃辣椒。也不是旧社会,现在还能给一个城市贴标签,上海喝咖啡也不是啥大事儿,不知道网友跳脚的点是什么。刻板印象也改一改。 上海政府疫情搞搞好,别讳疾忌医,不是外溢谁说上海什么了。这么多年都说上海好,这两天被骂就坚持一下呗,哪个闹疫情的不被骂,有什么好blx的,看不上死矫情的,死矫情可不符合魔都气质。拿出全国金融中心的底气,学学人家深圳,记住,上海不特殊,上海人先是中国人,屁大事儿有什么好委屈的。 |
楼主,我已经是很理智了。我之所以对上海的政策敏感不是这一两天了。而是很久的积累,为啥你们上海人一开始不解释一下。就是你们所谓的精准防控。一说到精准防控你会想到谁,谁让一个奶茶店上热搜。你知道大一点的城市采取的防疫措施和上海有啥区别。我在广州和成都都体会过,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上海?我迷惑很久了,后面在留言区看到了,好家伙就算2020年,上海都没有全封,都没有拒绝湖北过去的。那行你们真牛逼。你说的那些都是你们本地人才知道的,你觉得上海人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是你们上海得罪了中央?先不说封不封,离沪需要24小时核酸能自己决定不?全城核酸能不能做到不?人手不够,求援也需要中央特批?上海这些需要中央汇报?我也是一直不支持全封的,因为成都和广州也一直是重点区域管控,但是能不能做到不外溢? |